[影評] 利休之美,究竟為何物?《一代茶聖千利休》:美,就是我說了算

一代茶聖千利休》(利休にたずねよ )是 2013 年上映的電影,講述一代茶道之聖——千利休的故事,說明這個茶聖對於美的追尋、對美的理解,還有其中的過程經歷。

我自己相當喜歡這部電影,在 myvideo 線上看過後,後續為了撰寫文章,也又重新梳理一次內容,後續也購入了藍光光碟作為收藏。

這部電影讓我折服的,往往是劇情外的細節,飾演利休的市川海老藏,與飾演其妻子的中谷美紀,每次泡茶前,衣袖的自然而莊重地擺放、打開包巾有條不紊但又十分細膩的動作,還有一切盡在不言中的眼神,配上劇中緩慢而寧靜的音樂及燈光,讓人相當平靜。

在電影中,茶人們的所有動作都十分細膩,打開、整理茶具,熟練卻又端莊的泡茶流程,以及泡好茶後,極其輕柔又十分有力將茶奉上的手勢,舉手投足之間都飽含著豐富的日式美學。

本片的英文片名為《Ask This of Rikyu》,翻譯後是「這個問利休」,意思跟日文原片名(利休にたずねよ)應該是比較接近的,在影片中也有幾處遙相呼應。

在影片一開始,就是講述千利休切腹當天早上,接著將鏡頭帶回數十年前,以倒敘手法說明,一步步見證千利休成為茶聖,再到切腹死亡的經歷。


千利休不凡的美學品味

在第一部分,劇中初步展現千利休對美的不俗品味:在織田信長的評鑑會中,各國的精品在織田信長前,頂多只能賞幾個金子的程度而已,因為達不到他認為美、珍品的境界。

然而,千利休卻姍姍來遲,跟迎賓說著「我認為我還來早了」,緩緩入場。

接著,他輕輕拿出看似簡陋的茶器,細細布置,並緩緩地端到窗邊,對於這樣的舉動跟粗陋的器材,在眾人自然不理解、甚至開始嘲笑的時候,織田信長將手上整袋的金子撒在千利休前面。

千利休的「水中明月」
千利休的「水中明月」

原來是一盆水中明月。

月亮的倒影撒在了黑盆上,成了這幅經典的水中明月,也讓織田信長大為折服。

這一幕算是本片中千利休較為具體、視覺的美學品味展現,讓我們窺見利休的美學。千利休的美,是寂靜而寧靜的;而他的茶室「待庵」,牆上鋪著泥土,室內極其狹隘,武士甚至得卸下佩刀,方可進入。

千利休:「我所挑選的物品,都會留下傳說。」

他所挑選的茶碗、茶具,通通成為市面上奇貨可居的珍寶。而他花費數十年才完成心目中最好的茶碗,居然是請瓦匠打造,而非一般的工匠。

因為他認為只有這樣的材質,才可以做出一個最純粹、果敢又堅決的茶碗,也才配得上帶他領略終極之美的那個人的茶碗。


千利休:「我所挑選的物品,都會留下傳說。」

美有何用、美為何物

在織田信長與外國傳教士交流「美是什麼」,而「美又有什麼意義」?

在起初,外國傳教士對於日本的一切都顯得有些彆扭,不上眼的穿搭美學,連草鞋穿起來都十分不習慣,但當他們喝到了千利休的茶時,卻眼睛為之一亮,也展現出美學超越國籍、種族的共識。

對談中,傳教士質問:在歐洲沒有人會花大錢去買一個小破碗的。

對此,千利休回答:

「是的,這的確只是陶土所製成的容器,似乎一文不值。但是,就如同各位不經意看到門上的花朵一樣。花蕾代表生命的萌芽,而一杯茶能使人活下心神,連糞土之牆都能顯露光輝,也只有明眼人才能看出事物的價值。」

這就是美的意義,美的用處,也是利休的美。

千利休對於美的堅持

千利休:「我所挑選的物品,都會留下傳說。」

言至此,織田信長反問利休:「那麼,誰能決定什麼是『美』呢?誰又有這樣的資格?是我嗎?還是…?」

此刻,利休則回答了那句廣為流傳的名言:

「美,就是我說了算。」

織田大笑,並說著:「你真是十惡不赦的大惡人呢,我看又有人要跟我搶天下了。」語畢,請走了國外傳教士的朝貢。


美的影響力,可令君王備感威脅

為何織田信長會說又有人要跟他搶天下了呢?因為美是有很強大的號召力跟感染力的,美是文化,掌控了文化,自然能影響民心。

在劇中後段,得勢的豐臣秀吉得了天下,但在一次茶道大會中,跟隨利休的信徒、以及仰望他的人數之多,令他瞠目結舌。千利休的信徒及影響力之大,已經超出他的想像跟掌控。

他也意識到了:沒有掌控利休,他就沒有真正得到天下。

後續,除了開始對利休百般刁難之外,甚至要取他的女兒為妾,利休之女因而自盡而亡。

甚至為了一窺利休珍藏的隨身香盒、並要利休磕頭道歉,否則要利休切腹。

最後,利休回了豐臣秀吉一句:

「我只願意,向美麗的事物磕頭。」

利休不從,切腹而亡。

千利休:「我只願意,向美麗的事物磕頭。」


利休之美的源頭

說到利休之美的源頭,要從他年少時期說起。

與成為茶人、茶聖大多沉穩、寡言的千利休相反,年少時期他的是個紈褲子弟,終日無所事事,但對於美卻有獨到的直覺跟品味。

後來,他遇上一名來自朝鮮的流落貴族女子,一見傾心,他開始替被囚禁的朝鮮女子盡心準備符合朝鮮貴族的好菜色,並與之交好、日久生情。

但這樣的美好時光並不長久,該名女子終究要被「朝貢」至高官,利休見狀不妙,便偷偷帶著此女子脫逃;然而逃亡的過程並不順利,他們最終躲藏於一個海邊簡陋的小木屋,語言不通的兩人,只能靠漢字溝通。

利休用文字問著女子,如果活下去的代價是成為奴婢,又是否願意。

女子則回她:「槿花一日自為榮,何須戀世常憂死。」並看著他們逃亡時,女子摘下來的木槿花,現在依然美麗綻放著。

最後,女子服下了毒藥自盡,利休本來也要隨她而去,卻在最後退縮了 — — 他做不到。儘管在後續得知該女子希望他活下去,但對於美的耽戀、對於美的消失、自己的懦弱,這些種種讓他成為了後來的千利休。

爾後,利休出家為僧,開始追尋美的道路,他的「待庵」,即是仿造那個在海邊的簡陋小屋;而他心目中最好的茶碗,也只是想打造出最適合那名女子白色手指的捧取。

當木槿花開時,利休總是會音訊全無,逕自到當年海邊的小屋。

那名女子的美麗與消逝,成為他心目中的終極之美,他咬下了該名女子的小指頭,並置放在她送予自己的香盒中。


利休之美,會是什麼?

在看完整部電影後,我認為利休之美,或許是對美好生命的眷戀及欣賞。

當初與朝鮮女子相處時,年少的利休說著:「光是想著她,連糞土之牆都彷彿顯露光輝,戀愛真能活化人的心神啊。」而這段話,與他與外國傳教士訴說美的意義的談話,不謀而合。其中那段「花蕾代表生命的萌芽」,我想自然就是暗指當初綻放的木槿花了。

然而,女子的美麗與驟然逝世,讓利休痛苦不已,那麼美的生命,儘管死的也是那樣淒美,但美的破碎與消逝,卻又是他所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劇中利休的弟子細川中興之妻說:「他心中有心魔,他懼怕美的事物。」而當木槿花開之時,他也從不欣賞,而是逃離至其他地方。

這種對「美」的嚮往、對「美」消逝的恐懼,不時反應在利休身上。

而利休說:「我只願意,向美麗的事物磕頭。」

但當初他的弟子宗二即將被豐臣秀吉處死之時,利休毫無猶豫,卑微而凝重的跪在地上,頻頻向豐臣秀吉道歉,希望能保留住徒弟的性命。

然而徒弟的性命並未保住,血濺在錯愕的利休臉上。


為了美,利休殺的是誰?

利休說:「就算要我殺人,我仍渴望達到這份美的境地。」

但在本劇中,利休其實沒有殺人,他只是不斷見證著美好的生命從他身邊逝去,從女子、弟子、女兒,皆一一離去。

鏡頭從利休切腹當天,到了遙遠的過去,一年又一年,又重新回到了利休即將切腹的現在。

利休拒絕前來勸和的使者,再次說了:「我只願意,向美麗的事物磕頭」,拒絕了豐臣秀吉的要脅,決定切腹自盡。

他慎重了喝了自己泡的茶,並將女子的手指放到火爐中燃燒,說著:「我終於能到妳身邊去了。」接著,他準備好了切腹的準備,帶著善意的使者跟他說,茶室太過狹窄,他無法替切腹後的利休斬首。

利休只淡淡地回著:「那麼,就請您見證到最後。」結束了他的一生。

在前面利休提到殺人來達到美的境地,或許他殺的人,就是他自己。

這條當初就該死去的命,只能為了美活著。


後話

在電影的最後,利休之妻宗恩,強忍悲痛,以白布替切腹自殺的利休蓋上,並悄悄拿出利休身上的香盒。

眼前的香盒,其實是害了利休的原因,他的丈夫心中惦記的女子之物。宗恩曾一度想要摔碎那個香盒,但最後仍然保護、珍惜好那個香盒。利休為了那名女子而活,而宗恩,則是為了他的丈夫而活。

實際上,在利休切腹的當天,一個雷雨交加的早上,宗恩不慍不火的詢問他:「在你心目中,是不是有其他女子呢?」此時,年老的利休臉上充斥著震驚與錯愕,並映著電閃雷鳴,並沒有給出答案。

一代茶聖千利休

而在電影的尾聲,宗恩用利休心目中最完美的茶碗泡茶,與香盒一同放置,電影伴隨著她的最後一句台詞戛然而止:「最後,我想問他的問題是…」。

或許這應也是本片片名《利休にたずねよ》、《Ask This of Rikyu》,其中的詢問之來由吧。

一代茶聖千利休


衍伸閱讀

[書評]《千利休:無言的前衛》:從前衛藝術家眼中,窺探千利休的茶道之美

6 意見

  1. 建議修正:
    1.第3節第1段第3、4行:
    號招力→號召力。
    2.第7節第1段第4行:
    悄悄拿書→悄悄拿出。

  2. one of my favourite movie. 美從來是由心生的,所有的不完美才是最完美。13年因為喜歡收藏日本茶碗而看過電影後受到很大啓發,一直在學習這樣的境界。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