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我心理學讀的比較多,身心靈只算有接觸,有讀過一些,但不算非常多,希望身心靈大老手下留情。

《不再試著修補生命》這本書我上半年看了 30%,覺得很精彩,因此有在我的書單推薦,但讀起來真的十分辛苦。

原文書名叫做《The Deepest Acceptance》,也就是最深層的接納,中文翻譯《不再試著修補生命》我認為翻譯得非常精采,每次看到書名都有種禪意跟療癒。

別誤會,我非常喜歡作者 Jeff Foster 的文筆、本書的翻譯程敏淑也超級棒,簡直是詩歌般的文字,真是萬分感謝。

難讀的原因,是因為書本裡面的觀念,對於靈性麻瓜如我來說實在很難消化。

好比某段:

當我們說:「我看到一棵樹。」

.

這陳述顯現出另一個問題:「看到樹的是誰?」有兩個東西,我和生命嗎?樹和看到它的人嗎?還是只有一個沒有邊界,無法形容,與真實一致,且我絕不可能與之分離的生命呢?

.

回溯當時的感覺,我只能感到「毫不費力的看見」,無法分辨觀者與被觀看的物品。

我的老天,我當初大腦就像中了五條悟的無量空處,CPU 整個燒掉了,每個字都是中文,但加起來我就不懂了,這到底是什麼?

於是我雖然每頁都看得津津有味,但讀起來實在太吃力,就先去讀別的更好懂的書了。

而在這半年多我很感謝 yugenkai 老師的 IG 分享,Kai 老師分享許多觀點:像是哪些是二元、哪些是我們大腦創造的遊戲、沒有執念為什麼也是執念?

在 Kai 老師第 N 次舉例後,麻瓜如我我終於稍微明白他表達的想法,而我認為那些觀念也跟《不再試著修補生命》有極大的相似之處。

憑藉著上面的基礎,我最近一個月重新把這本書撿回來看,意外的能看懂了部分內容了,在昨天也把整本書看完。

這篇分享我想聊聊這本《不再試著修補生命》有趣的地方。


沒有導師,只有你是自己的導師

這本《不再試著修補生命》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這本書不嘗試塑造任何權威,包含作者本人都不是權威。

靈性圈的導師、宗師實在太多了,有好有壞,而且裡面有一些更是 PUA 大師,渣男渣女在他們面前直呼內行。

而本書作者 Jeff Foster 我認為跟讀者保持著極好的距離感,全文都是用一種非常禮貌的距離,跟你闡述種種觀念,他認為的世界是怎麼樣。

書中 Jeff 也提到:「如果我相信自己是知道所有解答的靈性導師這個錯誤形象的話,我就是個騙子。」

總之我認為這本書算是蠻「安全」的書籍,朋友們可以放心。


如何更理解「我已經是完整的了」

噢,明白「接納不完美」、「愛自己」,這些似乎都是陳腔濫調。

但我認為本書有另批蹊徑,用整本書的諸多觀點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逼出內心中的困惑跟疙瘩,讓我們明白自己還沒有那麼接納。

書名《不再試著修補生命》我認為取的很好,因為在 Jeff 的眼中,我們已經是完整的了,我們是一片海洋,那些我們認為「不好的」、「需要改善的」,都只是其中的一道浪。

而一道浪無論是好是壞,它都屬於這個海洋,每一道浪都會歸於海洋。又,浪真的能有好壞之分嗎?

「從海洋的觀點來看,所有的浪此刻都已被容納,包括你不喜歡和不想要的浪。接納不需要看起來光鮮亮麗,真正的接納超越我們想像中它該有的樣子。」

在海洋的視角,一切都是包含在裡面,一切都被接納。

我們不需要修補生命,因為沒有必要;當我們認為自己是破碎的、需要修補的,那恰恰是讓我們疲於奔命,產生破碎的理由。


想要解決問題本身,可能就是問題的原因

那麼這意味著我們應該讓自己無欲無求,斷了這種追尋的貪念嗎?進而去追求更深層的身心靈嗎?

作者認為不是的,因為這種追求身心靈的行為、追求沒有慾望的心態,也是一種貪欲。

針對這樣的境界,書中會提供很多非常微妙卻很有力量的論述,表達這樣狀態的意象,以及又要如何接近。

也就是書中的那種狀態:不再試著修補生命,而是對生命最深的感謝、全然接納、允許、流動。

我得說這篇心得真的很難寫,實在很難表達書中的意象,而作者能用文字表達這些觀念及想法,實在讓人佩服。

「怎麼形容它們不重要,因為語言的出現總是來得比經驗晚。」

儘管這是由文字構成的書,但我在閱讀的體驗,我想更接近一幅畫、一首歌、一段影片,全是意會,無法言傳。

我的文字沒有辦法代替作者呈現那樣的畫面,我只能試著讓你有興趣看看這本《不再試著修補生命》的介紹頁面。

有趣的是,我覺得這本書除了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快樂與否有幫助,對於溝通、愛情、成癮行為,都有很好的啟發,因為這些問題背後多半跟抗拒有關,很多事情都是抗拒的副作用。

那麼就說到這邊,期待你有機會能讀讀這本《不再試著修補生命》,peace。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