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在 Medium 寫過這篇《「讓自己的作品被看見,是作者的責任」Medium 寫作建議與策略》,後來我也沿著這篇的思路,開設了一堂課程「邏輯寫作術」。

儘管因為某些原因,這堂課「邏輯寫作術」目前處於封存的狀態,但這堂課提供的原則及策略,我個人還是都持續奉行著。

2020 年算是我很高產的一年,我想分享目前對於寫作策略的理解,算是當初 Medium 的升級版,也是「邏輯寫作術」中提到的部分內容,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有志寫作、創作的朋友。


怎麼寫出「能被看見的文章」?

簡單來說,我認為想寫出「能被人看到的文章」要做到兩件事:一是寫有人看的主題,二是讓寫的主題有人看。

這兩點看似有點廢話,但精華就藏中這平凡的語句中,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1. 寫有人看的主題

寫有「利益」的文章

所謂「寫有人看的主題」,就是指當你的作品端到別人面前,別人有理由看、會想看的文章——也就是對別人有利益的文章。

這個「利益」(interest)的定義很廣,不管是好笑、放鬆、療癒、獲得知識、提升生產力都好,但總之要有這個利益存在,讀者要有足夠理由去看(reason to read)。


避免寫「日記」

很多人喜歡寫一些自己的職場心得,又或是自己的心情體悟,這沒有不好,但如果沒有好好設計的話,容易變成自己才聽得懂的喃喃自語,俗稱日記。

而這樣也沒有不好,但如果你的作品對於他人並無利益可言,那麼期待會獲得他人很大的關注,那就是貪心的奢望。

寫作是一種服務業,倘若你都不願意為別人寫了,別人為什麼要看呢?

盡責的寫作者會用心服務讀者,但這不代表寫作者就沒有自我,而是一種在能抒發自己表達欲的情況下,依然能照顧讀者的體驗,而這就是寫作者的專業。


除非你是網紅

至於你說,為何很多網紅的日記都很多人看呢?因為他們是網紅啊,我們不是。

大家願意看網紅的日記,那是因為大家對網紅這個人有興趣,希望更了解該個體,但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條件,那麼你的日記對於群眾來說就沒有太多意義。

但你仔細看,網紅們對於發純粹的日記其實很克制,他們發的東西不見得是自己最想講的,但多半是受眾最想看的——畢竟大家都是出來賣的。


Takeaway

  • 如果你希望這篇文章被人看,那你就要思考「別人為何要看這篇文章」,如果你能很自信的回答出某些扎實的理由,那就沒問題
  • 創作過程、創作完成後,記得回頭檢視,你希望帶給別人的利益點是否有兌現


2. 讓寫的主題有人看

接著,你要確保你寫出來的文章能被人看到。這件事看似簡單,其實相當不容易。

畢竟公開文章寫出來就是要被人看的,不然何必公開?

那麼,要怎麼被人看到呢?你需要思考自己有「哪些渠道」可以曝光。

好比說:

  • SEO canonical 2020 終極指南》這篇文章預計的曝光渠道有:SEO 社群、WordPress 社群、Google Search(canonical 相關搜尋字詞);
  • 如果是討論社群的文章。我能分享在《社群丼》;
  • 如果是討論文案的文章,我可以分享到《文案人聊文案事》。

為何大家喜歡做 SEO?因為 Google Search 就是個超強的曝光渠道,可以幫我們獲得巨大的曝光。

當然,如果你很有預算,透過廣告也是很高效的方式,但你需要規劃廣告投資要如何回收,同時也要思考你的文章要投遞給什麼樣的 TA。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SEO 的知識,歡迎參閱我 SEO 系列文章


遵守江湖規矩

但我也要提醒你,每個渠道都有每個渠道要遵守的規矩:要做好 SEO,你要滿足 Google 的需求;要分享到特定的細分社群去,你也要遵守社群的規矩,包含內容格式、主題、頻率等等。

到了一個新地方別急著搶出頭,先觀察一下江湖規矩,再思考自己能如何與之共舞。

請記住:

我們並不是去榨取社群的價值,相對的,我們是去社群提供價值的。

這點千千萬萬不能忘,否則你就會失去社群的信賴與資源。


Takeaway

  • 當你的作品產出時,你知道如何讓它擴散出去嗎?你有什麼渠道可以曝光?
  • 寫文章前,就要思考這篇文章可以去哪裡投放
  • 如果情況允許,你也可以自建社群,但這不是條輕鬆的路


3. 根據既有社群需求,調整內容主題

到了第二步後,有些人會碰到一個問題——發現沒地方曝光自己的內容。有時候這是因為你沒認真找、所以找不到,但更多時候你是對的,你撰寫的內容的確沒地方投遞。

這時候我們到了第三步,開始要把第一點跟第二點一起綜合考量,並且來回調整主題跟投放對象。


好比說,你今天想分享自己最近升主管的修練心得,這樣的內容除了你個人的渠道之外(如臉書、IG),能曝光的地方就會比較少。

此時你可以做的,一個是繼續尋找可能的曝光社群;另一方面,你可以調整自己的內容主題,讓自己的內容可以更符合某些細分社群的需求。

在第一點我們提到的「寫有人看的主題」,其實一個龐大的細分社群主題,從裡面討論的內容,就能幫助我們定義出人們的需求,以及人們想看什麼。

這些需求是已經被驗證過了,而這樣的 insight 對於創作者來說相當實用。


好比說,本來你想寫自己的閱讀技巧文章《我如何半年讀 35 本書》,但發現好像沒太多地方可以分享這個主題;後來,你發現一個電子書討論的社團,其中也會討論閱讀相關的議題。

根據這樣的思路,你將文章調整成《我如何用電子書半年讀了 35 本書》,或是《用電子書閱讀時可以掌握的 6 個閱讀技巧》。

如此一來,你的文章就可以跟這個社群有所關連,同時這個社團能提供曝光的機會,這樣的調整我稱為「對接需求」。

透過這樣的對接需求,你不僅能參與社群,獲得社群的回饋,也能讓你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見。


Takeaway

  • 創作者可以多觀察與你的讀者通常在什麼樣的社群,並且思考該社群的需求是什麼?我們的文章是否可以滿足社群的需求,並提供價值?
  • 看看自己的文章被分享的地方,有時候會發現意外的天地


結語:創作者要爭取自己「最低的關注度溫飽」

做完了上述兩件事以及循環,我認為創作者起碼能獲得「最低的關注度溫飽」了。

什麼叫做「關注度溫飽」?每個創作者犧牲休息時間創作,往往希望能被更多人關注,當撰寫的內容都沒有人看,也無人知曉,那麼每次創作都像是在打水漂、用篩子想要留住水,這心理上實在太難扛住,更遑論經濟上了。

而想要讓人能繼續創作下去,我們就要努力爭取最低的「關注度溫飽」跟「經濟溫飽」。

單純依靠內容達成經濟溫飽這個挺不容易,我們今天先不展開,往後再提;但許多人業餘的創作者(不依靠內容創作當主力經濟來源),無非也就是想要被看見的成就感——單單這件事,就能讓人願意繼續在創作之路走下去了。


很幸運地,我能堅持寫作到現在,這不是單純因為我很有毅力,而是因為寫作能帶給我成就感、回饋與連結,並且與我的職涯有所關聯。

而這一切,都要建立在作品能被看見的情況下,所以我深知被看見的重要性,這也是我希望分享這系列「邏輯寫作術」的初衷。

「被看見」這件事情,不只需要讀者的協助,更要靠作者的自身努力。上述我提供的兩大方向,就是為了讓作品被看見,也讓作者被看見。

作品希望被看見,你也是。

最後,祝福用心的創作者,都能被好好看見。

2020.9.21
法蘭克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