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週記

前言:本文整理自 2021.10.12 電子報內容


嗨嗨,你今天好嗎?

歡迎回到我的思考週記。

今天我想跟你聊聊我長期很感興趣的主題:怎麼看待失敗。

這次的對話也是源自於我的教練亞瑟,我將其變成我的理解與你分享。

讓我們開始吧。


以前我對錯誤的想法:過失理論

我想先分享一下我以前對犯錯的想法。

我最常引用的,就是法律上對於過失的定義:「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者,為過失。」

換句話說,如果這件事我理論上能做到,理論上在我的「影響圈」(我能影響的事情的圈子),如果我沒做好,我就會感到非常的沮喪、挫折。

  • 好比說,簡報圖表的日期跑掉了,我卻沒有注意到;
  • 好比說,明明知道十點要開會,自己卻稍微遲到了;
  • 好比說,線上課程的宣傳期快不夠了,但還是沒辦法做更多宣傳。

每次發生這樣的錯誤,我總是對自己非常的氣餒、失望、甚至有罪惡感,覺得自己怎麼連這些事情都會搞錯?不是都知道了嗎?真是太不應該了,到底是怎麼搞的?


我們會故意犯錯嗎?

後來,我跟我的教練討論這些事情,他分享了一個觀點:「人會犯錯,通常就兩件事,分別是『不知道』跟『沒有能力』。」

我想想後,這個說法確實有些道理。

我們通常不是「故意」想犯錯的,這次辦線上課的種種小問題,多半是因為我「不知道」而犯的,畢竟這是我第一次辦課,實在很難面面俱到。

另一方面,像是某些專案搞砸、成效不好,我也不是故意想要成效變差的,但我實在也是沒辦法,該做的都做了,在我有限的知識與能力中,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了。

所以說,犯錯並沒有那麼嚴重、沒有那麼罪不可赦,就像是我們不會責怪小嬰兒搞砸事情一樣,因為她就是不知道、她就是還沒有能力。


那麼之後該怎麼辦?

了解犯錯的原因很單純,了解犯錯的事,而不是人的本身後,我們就能用比較平和的態度看待錯誤了。

儘管當下的我們不知道,或是沒有能力;但不代表我們以後都會不知道,不代表我們以後都會沒有能力。

不知道的事情,知道就好了;沒有能力的事情,努力練練看,或許早晚就有能力了。

聽起來很輕鬆嗎?

確實,我想我們應該嘗試用更輕鬆的方式看待錯誤,儘管這件事可能並不輕鬆。

另一方面,或許我們用「很不輕鬆的方式」看待錯誤,未必能帶給我們更好的結果。

對這部分有興趣的朋友,也歡迎閱讀:《內在獲勝:別再假裝堅強,讓心理學博士告訴你如何破除恐懼迷思,找回幸福的驅動力》,我覺得很有啟發。

我們相信的事情,都會變成我們的行為,影響我們會獲得的結果。

相信恐懼,我們最多能獲得恐懼的生活。


接受別人也跟我們一樣,都是盡力的個體

類推到他人身上,我們也應該更寬容別人的錯誤。

原因也不難理解,我們無法只寬容自己,卻不寬容他人,因為人是講求一致性的動物。

當今天一個人總是批判別人的外貌,當他自己外貌稍微有些瑕疵,他自己也會非常痛苦,因為他也會同步批判自己。

所以說,如果我們對於別人的錯誤更感到寬容,知道錯的是事情,而非個體本身,我們對於自身也會更容易放鬆。

「每個人在大多數情境之下,都是盡力的,且值得被欣賞與肯定。」——薩提爾

面對錯誤,我們最多只是無知與無能,但我們都不是罪人。

那麼本次就跟各位聊到這邊,我們下次見。

2021.10.12
法蘭克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