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週記

前言:本文整理自 2021.10.5 電子報內容


嗨嗨,你今天好嗎?

歡迎回到我的思考週記。

今天我想聊聊跟個人品牌相關的事情:如果你想在社群做生意,請換一張好的大頭貼吧。

我也先自首,我覺得這篇真的是常識、非常簡單,應該被寫到「國中課本」的程度,但我在臉書社群還是很常看到各種反例,所以還是聊一下吧。

如果你覺得身邊朋友有需要,那不妨轉給他參考。

讓我們開始。


社群,就是你做生意的好地方

今天講的內容不限於臉書,但特別適用於臉書。

以我目前的理解,在台灣來說,臉書社群是接案非常重要的獲客管道,這點目前沒有其他平台可以取代(IG 真的超級不適合做接案的)。

而我在臉書社群走跳久了,也常在接案跟發案的社團潛水,發現很多人也很積極利用臉書做陌生開發。

但許多人往往會敗在一個非常單純的地方,那就是個人的大頭貼照。


毀掉自己機會的,可能就是那張意義不明的頭貼

說明方案的時候,他們可能寫的文情並茂,但只要我一點開他的個人 profile,我就幾乎沒辦法跟這個人做生意——實在太可疑了。

以下我列舉幾種我個人會引起戒心的照片,不代表正確,僅供參考。

一、不是人:許多人很愛用小貓小狗、花花草草、風景照,除非對方是知名大神,不然這種人通常連好友都不敢加。畢竟我是真人,但你連人都不是,這實在沒多少信任可言。

二、動漫照、明星照:這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到底是在跟動漫角色或明星做生意,還是在跟你這個人做生意?這種情況我也不太敢跟對方深入洽談。


當個真實的人類

這些不合適的大頭照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沒辦法藉這張照片,確認你這個人是否真實存在,會不會忽然消失。

畢竟在做生意時,甲方都確定自己一定是真人(不然是外星人嗎?),但他卻無法知道對面的乙方是不是正常人。

相對的,今天五月天阿信換一張吉他的 pick 當大頭貼,完全沒問題,那將近 400 萬的粉絲基數就是證明,就算沒有正常的頭貼也 ok。

如果你我今天都只是凡人,那就更要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正常人。


怎麼當個「正常人」?

因此,讓自己的臉書能像是一個「正常人」,可以的話,再讓自己像是個「專業人士」,對於自己在社群上做生意就相當重要了。

要當一個正常人,我的建議就是不要像假帳號,資訊要適度公開;有些人基於隱私,什麼資料都不開放,所有 PO 文都看不到、連頭貼都不是真的,或非常模糊。

我覺得個人要這樣做,完全沒問題;但如果想在社群做生意,我就不建議你這樣做,因為對於一般人來說,這樣的帳號跟假帳號沒有太多差異。

備註:這樣說可能不太好,但小孩當大頭貼我個人也覺得不太合適,畢竟你不是你的小孩呀。解決方案是可以放合照,這樣就好多了。


怎麼當個「專業人士」?

那麼要怎麼到一個專業人士?有人會談人設、角色設定等等,這我覺得都太複雜了。

你只需要簡單把握一個原則,多公開 PO 跟你的專業有關的東西就好,其他東西盡量收斂。

好比說,你今天是做行銷的,你就多 PO 行銷案例、行銷新聞、商業故事等等;你今天是做烘培的,就多分享廚藝相關的資料。

當你都分享這些內容,大家就會潛意識的認為:某方面的事情你應該很熟哦,或許我可以問問你?

那這就是在社群上做生意的起點了,只要大家願意找你詢問,久而久之你就容易有案子做了。


要不要特別去拍形象照?

至於你說,要不要拍一張有點正式(假掰)的形象照呢?我個人還算蠻推薦的,因為形象照的用途非常廣,你的 LINKEDIN、履歷,通通可以用。

一張一兩千塊的照片,你每天都在用,用在這麼多地方,實在划算。

所以我們也會發現,當今天一個人拍過形象照後,通常會一直用、或一兩年就更新不同的形象照,因為這用起來相當省事又方便。

另一方面,如果你有一些很高質感、臉部清楚的生活照,我也蠻推薦的,其實我也很想用這種照片,但我認為這種照片反而比形象照更難取得,費用也未必會比較便宜。


不要過度裝逼,明眼人都看的出來

上面講了想塑造特定領域專業形象,你可以簡單做這些事情;但是我也要提醒你,不要過度裝逼了。

有些人一打開臉書的「經歷」欄位,手機一個螢幕都不夠裝,簡直是時間管理大師,臉書都要求求他別再增加經歷了,不然系統不夠放了。

我想這些人可能也沒有惡意,但經歷不是越多越好,某些經歷大家看起來就是覺得「你怎麼連這個都敢放?」、「你是不是沒別的可說了?」

從什麼都不寫,到放一些經歷,這個過程是加分制,揭露更多的資訊,獲得更多的信任。

但從寫的剛好,到寫的超爆多,這就會變成扣分制了,你多寫的、太誇大的,都會讓明眼人投下不信任票。

整體上,我覺得經歷 5 個左右(不含學歷)就差不多了,如果你真的戰績過於顯赫,如果別人不知道你就吞不下這口氣,那你就放吧,但記得要節制。


結語:做生意夠不容易了,別為難自己了

每次在發案社團,看到一群人在下方留言「私」,都會備感大家做生意都不容易。

這樣看似作為甲方篩選很辛苦,但其實從 profile 開始看,你大概就能篩掉 60% 了。

而作為乙方,你也能拿同樣的標準,去篩選甲方。(但在我的經驗中,甲方的頭貼的確都比較自由奔放一點,畢竟有些小老闆真的不太會用社群媒體,所以我們需要用別的標準去篩選)

總之,作為乙方,從開始接洽,到最後能收到尾款,中間已經是漫漫長路,我們沒必要讓自己因為在頭貼這麼好拿分的地方被篩選掉。

換個好頭貼,好好當個人吧。

2021.10.5

法蘭克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