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vicon02

數位行銷入門:數位行銷是什麼?一篇文章幫助你搞懂數位行銷

我會用白話好懂的方式,幫助你理解數位行銷的種種細節、數位行銷的入門流程、數位行銷的常見方法。

內容目錄 隱藏

相信你一定都聽過數位行銷,但數位行銷的內涵、定義、該怎麼做好數位行銷,可能就不一定非常清楚了。

接下來我會用白話好懂的方式,幫助你理解數位行銷的種種細節、數位行銷的入門流程、數位行銷的常見方法。

無論你是中小企業主、自媒體內容創作者、自由工作者,這個數位行銷入門指南,都將幫助你快速掌握數位行銷的重點。


什麼是數位行銷?

數位行銷(Digital Marketing)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網路或電子裝置來做行銷活動。

這意味著透過各種數位媒體管道(如網站、社群媒體、電子郵件、搜尋引擎和行動應用等),來傳遞產品或服務訊息,並與消費者互動。

相對於傳統行銷(如電視、報紙廣告),數位行銷能更即時地接觸目標受眾,並運用數據分析來調整策略。


台灣的數位環境概要

根據 Digital Taiwan 2025 的資料指出:台灣的數位環境呈現出高度的網路和行動裝置普及率,以及活躍的社群媒體使用和電子商務活動。

  • 網路與行動連線:台灣擁有高比例的網路使用者,截至 2025 年 2 月,總人口為 23.2 百萬,網路使用者達到 22.1 百萬,網路普及率為 95.3%。
  • 社群媒體使用:社群媒體在台灣非常普及,擁有 18.4 百萬的社群媒體使用者,佔總人口的 79.4%。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平台包括 LINE (92.3%)、Facebook (84.6%) 和 Instagram (68.3%)。
  • 網路活動:台灣的網路使用者每天花費大量時間在網路上,平均每天 7 小時 23 分鐘。其中,大部分時間花費在使用行動網路 (4 小時 09 分鐘)。
  • 電子商務:台灣的電子商務市場蓬勃發展。2024 年,預計有 4.74 百萬人透過網路管道購買消費品。
  • 廣告支出:台灣的數位廣告支出持續增長,預計 2024 年的數位廣告支出將達到 41.2 億美元,佔總廣告支出的 66.7%。

其中幫你畫幾個重點:

  • 「數位廣告佔總廣告支出的 66.7%」
  • 「網路使用時間平均每天 7 小時 23 分鐘」

如果不做數位行銷,等於你錯過這些大好機會。

延伸閱讀:《市場行銷學:「行銷」(Marketing)到底是什麼?深入挖掘行銷定義與本質


常見的數位行銷形式

以下列出幾種數位行銷的重點行銷方法。


一、自有網站行銷(Website Marketing)

「官方網站、自有網站是企業線上形象與產品展示的核心據點,能集中並完整地傳達品牌資訊,吸引並留住潛在客戶。」

  • 企業形象與產品展示的核心陣地
  • 提供目標客戶詳細而完整的資訊
  • 結合搜尋引擎優化(SEO)以提升網站流量
  • 品牌可以掌握的「自有媒體」(Owned Media)
  • 可以進行廣告的再行銷

可以同時一起做的:

  • SEO:利用官網的內容進行 SEO
  • 廣告再行銷:利用官網的像素(Pixel)進行再行銷
  • 電子報:利用官網收集名單,進行電子報行銷

延伸閱讀:《內容行銷全攻略:一次搞懂內容行銷的做法與案例


二、搜尋行銷(Search Engine Marketing)

1. 搜尋引擎優化(SEO)

「SEO 是透過優化網站結構與內容,提升搜尋引擎自然排名,帶來穩定且相對低成本的長期流量。」

  • 透過關鍵字研究與網站結構優化,提升網站在搜尋引擎的自然排名
  • 長期累積且可帶來穩定、相對低成本的流量

延伸閱讀:《一篇文章了解 SEO 是什麼?


2. 搜尋引擎行銷(SEM / PPC)

「SEM 或 PPC 是以付費關鍵字廣告的方式,快速在搜尋結果中取得曝光,並依點擊計費精準掌握成效。」

  • 付費關鍵字廣告(Google Ads、Bing Ads 等)
  • 關鍵字出價與廣告文案優化,可直接提高目標關鍵字的搜尋曝光
  • 按點擊付費(Pay-Per-Click),可精準監控轉換效果

延伸閱讀:《一篇文章了解 SEA/SEM 是什麼?


三、社群媒體行銷(Social Media Marketing)

1. Facebook / Instagram

「Facebook 與 Instagram 是大眾化社群平台,可透過貼文、廣告、再行銷等多元方式大量觸及並互動目標受眾。」

  • 大眾化社群平台,能有效接觸廣泛且多元的用戶
  • 透過粉絲頁、貼文、社群活動或廣告投放(Facebook Ads、IG Ads)等方式推廣
  • 可透過像素追蹤(Pixel)與再行銷(Retargeting)提升廣告效果

2. YouTube / TikTok / 抖音

「YouTube、TikTok、抖音等影音平台透過短片或長片迅速吸引目光,並可利用病毒式行銷大幅提升品牌知名度。」

  • 影音內容的傳播力強,容易引發話題與病毒式行銷
  • 針對短影片或長影片的內容策略,與網紅合作可迅速增加品牌曝光
  • 付費廣告(YouTube Ads、TikTok Ads)可精準鎖定目標客群

3. LinkedIn

「LinkedIn 是專業職場與 B2B 的社群平台,適合打造企業形象、進行產業資訊分享及招募人才。」

  • 專注於職場、B2B 的專業社群平台
  • 適合招聘、產業資訊分享、專業形象建立
  • LinkedIn Ads 可針對產業或職位類別做精準投放

四、電子郵件行銷(Email Marketing)

「電子報行銷透過定期郵件與名單經營,維繫客戶關係與品牌黏著度,並可持續帶來重複購買或轉換。」

  • 通過定期推送最新優惠、活動或內容,維持品牌關係
  • 自動化郵件流程(如歡迎信、生日優惠信)可節省人力並提升顧客體驗
  • 數據化追蹤(開信率、點擊率、轉換率)能用來優化行銷成效

延伸閱讀:《電子報行銷(email marketing)入門心法:掌握真正的名單與訂單


五、聯盟行銷(Affiliate Marketing)

「聯盟行銷是與外部部落客、KOL 或聯盟平台合作推廣產品,按成果付費,能大幅擴大行銷管道並降低風險。」

  • 與部落客、KOL、聯盟平台合作,由其推廣您的產品或服務
  • 依實際銷售量或點擊量支付傭金,降低前期成本
  • 適合電商及想拓展多管道的商家

六、網紅行銷(Influencer Marketing)

「影響者行銷透過與具影響力或擁有特定粉絲群的創作者合作,利用貼近粉絲的內容推廣,提升品牌口碑與認同度。」

  • 與社群平台上具一定粉絲量與影響力的創作者合作
  • 創造貼近粉絲、真實可信的推廣效果
  • 有時也適合中小型「微網紅」做長期合作,性價比較高
  • 與上面的「聯盟行銷」的差異在於:聯盟行銷通常是按成果計費,但網紅行銷通常是按照合作專案計費,而非成果

七、展示型廣告(Display Advertising)

1. Google Display Network (GDN)

「GDN 是 Google 的廣告聯播網路,可在眾多合作網站以圖文或多媒體廣告形式廣泛觸及潛在客戶。」

  • Google 合作的廣告聯播網絡,包含各大網站、新聞媒體、部落格等
  • 使用文字、圖片或多媒體廣告素材呈現
  • 可進行再行銷(Remarketing)向看過您產品的潛在客戶重複曝光

2. Banner Ads / Rich Media Ads

「Banner 與多媒體廣告透過在大型入口網站或垂直專業網站上顯示,能增加品牌曝光度與加深印象。」

  • 投放於大型入口網站或垂直專業網站的橫幅或多媒體廣告
  • 可強化品牌形象與增加觸及度

八、口碑行銷(Word-of-Mouth Marketing)

「口碑行銷是透過消費者間正面分享與推薦,利用人際信任來傳播品牌影響力並帶動銷售成長。」

  • 以顧客實際使用心得為基礎,較易說服其他潛在消費者
  • 讓品牌獲得自發性宣傳與更高可信度
  • 鼓勵顧客於社群平台或電商網站上留下產品使用心得與評分
  • 利用口碑公司,主動「創造出」正面的討論聲量

數位行銷與非數位行銷(傳統行銷)之間的差異

「數位行銷」(Digital Marketing)與「非數位行銷」(或稱傳統行銷 / Traditional Marketing)之間,最大的差異主要在行銷管道、互動方式以及數據掌握的可及性與即時性。以下從幾個面向做比較:


1. 行銷管道與媒介

數位行銷

  • 主要透過網際網路與各類數位工具進行,例如:官方網站、電子報、SEO/SEM、社群平台(Facebook、Instagram、LinkedIn、YouTube 等)、行動裝置廣告、App 推播
  • 互動形式多元且即時,使用者可直接在網路上完成瀏覽、溝通、下單與付款。

非數位行銷(傳統行銷)

  • 透過實體通路或傳統媒體達成宣傳目的,例如:電視廣告、廣播電台、報紙、雜誌等平面媒體刊登、戶外看板、傳單、直郵 DM
  • 互動多半是單向的,使用者得透過電話或親至店面等方式進行諮詢或購買。

2. 目標受眾與觸及範圍

數位行銷

  • 能精準鎖定特定興趣、行為或地理位置的用戶(如 Facebook Ads、Google Ads 提供的受眾定向設定)。
  • 覆蓋範圍幾乎不受地理限制,任何有網際網路的人都可能成為潛在受眾。
  • 可以快速擴散至全球市場,國際品牌或跨國業務較常利用數位管道打開知名度。
  • 延伸閱讀《LBS 行銷:前往附近酒吧,讓麥卡倫請你喝一杯

非數位行銷(傳統行銷)

  • 多半以地理或人口統計為主要篩選依據(例如在某區域投放電視、廣播或看板)。
  • 觸及的人雖然廣泛,但較難做到高度精準的定位(除非是高度區域性的媒體,如地方電視台或社區報紙)。
  • 適用於需要在特定地區或場景內,快速建立大面積曝光或品牌形象的情境。

3. 成本、效益與可衡量性

數位行銷

  • 可量化且相對彈性:廣告投放可設定每日或整體預算,上下架與調整時程彈性高。
  • 即時分析:透過網路數據分析(如 Google Analytics、Pixel 等),能即時監控點擊率、轉換率、成本效益(ROI)等指標。
  • 長期累積價值:官方網站或部落格的內容行銷,可隨時間累積流量與關鍵字排名,投資在 SEO 上的成果具有持續性。

非數位行銷(傳統行銷)

  • 成本較高且不易彈性調整:電視廣告、雜誌、戶外看板等投放費用通常較高,製作與上檔周期較長。更換或撤下看板、廣告通常需要額外成本。
  • 衡量成效不易:難以直接追蹤看過廣告的受眾是否立即轉換為消費。須透過市場調查或銷售數據間接推估廣告效果,但精準度較低。

4. 互動與行銷週期

數位行銷

  • 高互動性:用戶可在社群平台留言、分享,也能立刻點擊廣告並進行下一步(例如官網查看或直接下單)。
  • 反饋即時:能透過用戶留言、點擊行為或社群互動來檢驗效果並快速迭代優化。

非數位行銷(傳統行銷)

  • 單向傳遞:大部分傳統媒體是廣告訊息由企業單方面傳遞到消費者。
  • 反應時間較長:需要等到市場調查或業績數字出爐後,才有較明確的行銷成效評估。

5. 適用情境

數位行銷

  • 新創或中小型企業想以相對低預算快速測試市場、調整策略。(可參考 go-to-market
  • 針對特定族群或全球市場需高精準度投放,例如跨境電商或 B2B/SaaS 企業。
  • 需要完整掌握數據、提升轉換率與客戶關係管理(CRM)。

非數位行銷(傳統行銷)

  • 大型企業或品牌,需在短時間內迅速建立全國性或地區性的「大眾印象」及「知名度」。
  • 產品或服務與特定場所、當地文化高度結合(如地方餐廳在當地報紙投放廣告)。
  • 特定族群並不常使用網路(如部分年長者)或行銷環境受限於網路普及度。

小結:數位與傳統有別,但都應該使用

  • 數位行銷強調可量化、即時互動、精準投放,適合快速迭代與跨區域擴散。
  • 非數位行銷(傳統行銷)則注重大面積、單向且強力曝光,在有預算或特定地理區域強化形象時依然不可或缺。
  • 在實務上,許多企業採用「整合行銷傳播(IMC)」的方式,將數位與非數位行銷管道同時使用,讓品牌在不同接觸點都能覆蓋並保持一致的訊息,從而達到最大效益。

工商時間

如果你想要更系統化、更輕鬆的學好 SEO,推薦你參考我與知識衛星合作的 SEO 線上課程《SEO 排名攻略學:從產業分析到落地實戰,創造翻倍流量》。

這是我的 SEO 集大成之作,讓你從入門到精通,附贈實戰模板跟檢核表,讓你真正學好 SEO。


要怎麼開始做數位行銷?八步驟從零開始

對於剛起步的新手而言,數位行銷看似領域寬廣,不知從何下手。

以下是幾個建議的第一步驟,讓你逐步建立起數位行銷的基本盤。


1. 先想「你的生意來源」:營收模式與獲利關鍵

了解自身營收來源

  • 你的產品或服務最主要的獲利關鍵是什麼?是依賴會員付費、單次銷售、長期合約、廣告收入,還是其他模式?
  • 生意是如何交易或完成的?線上直接付款?實體門市交易?需要業務洽談或寄樣品?
  • 這些都影響到後續的行銷工具與管道選擇。

思考要點:

  • 哪些環節最容易促成交易?
  • 哪些地方可能阻礙消費者付費?
  • 先把「錢怎麼來」想清楚,才好決定如何運用數位行銷手法來強化營收。

2. 接著問「誰是你的 TA(Target Audience)?」

鎖定客群特徵

  • 年齡、性別、興趣、職業、所在位置或購買動機等。
  • 他們在哪裡接收資訊?可能使用哪些線上平台?

了解消費者決策過程

  • TA 是衝動消費還是需要長時間比較?
  • 他們依賴什麼方式做決策:親友推薦、網路評價、實體體驗?
  • 人們想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思考要點:

  • 不是所有客群都會從同一個管道被吸引進來。
  • 先明確鎖定 1~2 個「最賺錢」或「最有潛力」的 TA,後續才好聚焦行銷資源。

延伸閱讀:《STP 分析:STP 是什麼?STP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幫助你了解 TA 如何區分。


3. 從 TA 的「行為路徑」倒推你的數位行銷策略

你的客戶平常在哪裡「出沒」?

  • 若是 25~35 歲的年輕上班族,可能常用 IG、YouTube、PTT、Dcard
  • 如果是 40~50 歲的專業人士,LinkedIn 或新聞網站可能是更有效的曝光管道
  • 假如 TA 多半依賴 Google 搜尋尋找解決方案,那 SEO/SEM 可能是關鍵投資

他們用何種方式「做功課」或「評估」?

  • 是否會參考社群口碑或網友評論?
  • 會不會在電商平台比價、看評分?
  • 還是喜歡直接詢問身邊專業人士?

倒推邏輯:

  • 先弄清楚 TA 接觸品牌或產品的方式
  • → 找出「最可能吸引他們的數位觸點」
  • → 導入對應的行銷手段(例如:內容行銷、口碑行銷、關鍵字廣告等)。

4. 明確行銷目標:用 funnel(漏斗)思維去拆解

在知道生意來源與 TA 的行為模式後,可以借助「行銷漏斗」思維來回推每一階段要做什麼數位行銷動作。

5 A 架構:Awareness → Arrival → Action → Attachment → Advocacy


1. Awareness(認知)

目標

  • 讓目標客群認識品牌並對產品產生興趣

數位管道

  • SEO/SEM:關鍵字優化、搜尋廣告快速曝光
  • 社群廣告:FB/IG/TikTok Ads 精準觸及
  • 影音與 KOL:YouTube、短影音合作提升口碑

2. Arrival(到達)

目標

  • 導引已感興趣的用戶進入官網、電商或實體門市

數位管道

  • 落地頁(landing page)優化:加強用戶體驗與行動呼喚
  • 社群/內容導流:在貼文、文章、影片放置連結
  • 電子報:EDM 提供折扣碼、鏈接,引導「到達」

3. Action(行動)

目標

  • 促成購買、加入會員或填寫表單等關鍵轉換

數位管道

  • 再行銷:針對瀏覽但未購買用戶再次投放廣告
  • CRO(轉換率優化):A/B 測試落地頁、結帳流程
  • 客服/對話行銷:即時回答疑問,縮短決策時間

4. Attachment(依附)

目標

  • 提升用戶黏著度與複購率

數位管道

  • 會員制度/忠誠計畫:積分、VIP 特權等
  • 電子郵件行銷/App 推播:定期關懷、推送優惠
  • 社群互動:專屬社團、回覆留言促進信賴

5. Advocacy(倡導)

目標

  • 讓滿意顧客自發性推薦並擴散口碑

數位管道

  • 推薦獎勵/Referral:老客戶介紹新客戶獲回饋
  • UGC(用戶生成內容):鼓勵評價、使用者分享案例
  • 口碑行銷/KOL:顧客與影響者共同傳遞品牌價值

倒推法的重點:確認每個階段對 TA 來說,需要什麼資訊或誘因?然後再對應落實在適合的數位行銷渠道與內容上。


5. 聚焦資源:選對 1~2 個最重要的數位管道

聚焦才能把事做好

  • 避免盲目撒網:做 Facebook、IG、YouTube、抖音、X……樣樣都想碰,但可能通通都做不好
  • 企業的金錢跟時間都有限:無論是廣告、還是自媒體,都需要花時間跟錢,沒辦法通通都做好
  • 根據 TA 與漏斗階段:找出對目前階段最具「營收價值」或「潛在成長性」的管道先突破

免費付費各選一

  • 建議選免費流量、付費流量,各選一種數位行銷的做法
  • 好比免費流量選擇做短影音、付費流量選擇 meta 廣告

範例:如果現階段最想獲得大量新客戶名單,並且 TA 有在 Google 搜尋解決方案的習慣,那可能就先從 SEM(關鍵字廣告)著手。


6. 制定 KPI 與追蹤指標

針對不同階段設定可量化的 KPI

  • 例如:網站流量、廣告點擊率、詢問表單提交數量、電商下單數量、再行銷點擊率…等。

導入數據分析

  • Google Analytics、Facebook Pixel、CRM 工具等,確保能追蹤目標成效,做及時優化。

由最終營收角度回頭驗證

  • 是否真的提升了銷售?或帶來更多付費用戶?如果沒有,就要檢討策略、受眾、文案或管道選擇是否出了問題。

7. 簡化流程,快速小規模測試

小步試驗:別急著大範圍投放,先在小規模(小預算、單一關鍵字或單一受眾群)上測試文案、廣告形式、內容題材,看哪種最有效。

持續迭代:根據測試結果,調整投放設定或行銷手法,再逐步放大有效的策略。

心態建議:數位行銷並非一蹴可就,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做中學」,及時抓住有效成果並放大。

注意門檻:有的時候投入太少會看不到成果,投入太少、失敗的方向投入太多,兩者的需要靠你的智慧來評估。


8. 最後:回頭檢查「這樣的流程」與「你的生意」是否契合

定期回顧:你的營收模式、目標客群有沒有改變?市場環境或競爭對手有沒有新動向?

調整策略:若某個行銷渠道不再有效,可能需要嘗試新平台或改變行銷訴求。如果發現 TA 對某類內容回饋很好,就可以加大該內容的產出或再行銷規模。

倒推重點:永遠從你的「生意本質」和「誰會買單」開始想,數位行銷只是協助你「達成目標」的手段,不要讓工具或流行做法牽著鼻子走。


總結

從生意本質(營收模式)出發 → 再聚焦目標受眾(TA) → 看他們的決策/行為路徑 → 倒推最適合的數位行銷手段。

我鼓勵你跳脫制式的「先做官網、再做 SEO、然後跑廣告」流程,把「生意如何成交」「客戶如何做決策」放在最核心,才能找出真正有效的行銷策略。

動態調整與持續試驗是數位行銷的最大優勢,透過小規模測試、數據分析、優化迭代,才能抓住最適合你品牌與客群的方法。


數位行銷適合誰?

關於這個問題,常見的寫法應該是寫適合人群 A、B、C……,像是個人品牌、公司、B2B……。

然而,數位行銷適合誰這個問題已經沒有意義,這就像是問說:「有誰需要水?有誰需要陽光?」

答案就是所有生物都需要。

回到這題,在目前的商業環境,面對數位行銷的應該不是:做與不做;而是怎麼做?怎麼做會更好?


數位行銷成功案例分享

看數位行銷的案例,建議大家不要看太 fancy 的案例,那真的「很吸引眼球的案例」,多半都是「最難學習的案例」。

好比說,器捐病主中心與李奧貝納台灣合作的「器官捐贈聲紋卡」專案,讓潛在捐贈者錄下同意器官捐贈的心聲,成功推升 2023 年器捐移植成功案例總數,並獲得多項創意大獎。

這個專案酷嗎?很酷。

但一般的消費品牌有辦法直接應用嗎?這個方案是最適合解決你 5A 行銷漏斗環節中的短板的方法嗎?大概不是。


哪種方案適合學習

你打開 Facebook、IG、TikTok,這些創造品牌內容、打廣告的品牌,都是最值得你學習的對象。

尤其是:你因為看到哪個數位廣告而想要購買、真的有夠買的品牌,更是值得你學習的對象。

像是眠豆腐、居家先生、大學眼科、Kobo、知識衛星……,這些品牌或許沒有能報名廣告獎的帥氣行銷活動,但那不重要。

重點是有賺錢、有持續幫助消費者解決問題。

這種才是值得關注的行銷。


工商時間

如果你想要更系統化、更輕鬆的學好 SEO,推薦你參考我與知識衛星合作的 SEO 線上課程《SEO 排名攻略學:從產業分析到落地實戰,創造翻倍流量》。

這是我的 SEO 集大成之作,讓你從入門到精通,附贈實戰模板跟檢核表,讓你真正學好 SEO。

Frank Chiu
Frank Chiu

SEO 顧問、行銷顧問。協助本地企業與跨國企業導入 SEO 跟行銷方案,包括:雀巢、凱基銀行、大人學、居家先生、IKEA、Vocus 等。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