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整理自 2020.07.21 電子報內容


上一周聊過「沉默契約」,這一周我想進一步討論這個概念,因為沉默契約其實也存在我們自己身上。

幫大家複習一下,「沉默契約」就是我們心中認為的「理所當然」的規則。你覺得男生跟女生一起吃飯,男生該出錢,這就是你對於兩性互動的沉默契約;你覺得員工不應該比主管早下班,這是你對於職場的沉默契約。

這次我想跟各位聊聊我們自己身上的沉默契約。


大腦不誠實,只有行動最老實

網路上有個段子是這樣的,女生跟男生分手,因為男生在講到未來規劃,是說「我的未來」,而不是「我們的未來」。(請腦補共產主義 meme)

這看起來好像只是個段子而已,但其實我們腦中底層的信念,的確會影響到我們講出的話語。

今天團隊加班趕專案後,一個主管對大家說「我覺得大家都願意這麼加班,我真的很為大家驕傲,你們是最棒的團隊」,以及「我覺得讓大家加班真的很不好意思,很謝謝大家的努力」。

無關對錯,但這兩句話,背後顯示出來的價值觀是完全不一樣的。

「別看他說了什麼,要看他做了什麼」所以說,平常你會稱讚哪些事情?會因為什麼事情而生氣?那些事情都會反映出你相信什麼。


選擇你要哪一種假設

之前小組討論,小組提了一個我不是那麼認同的點子,最後則是我負責報告,我在報告到那一個重點時,我不小心說出:「『他們』認為這部分值得重新構思。」

我說出了「他們」,而非「我們」;這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問題,但我覺得問題十分嚴重,這代表我不認為自己是小組的一份子,這更代表我的判斷不會真心為小組考量。

有機會的話,留意看看你講出來的詞彙,背後有什麼假設——而這個假設是不是你想要的。

你希望自己是一個自我否定的人,還是自我接納的人;你希望自己是擁抱團隊的人,還是獨善其身的人?

這沒有正確答案,但你可以選擇你要哪一種答案,也能決定你想成為哪一種答案。

那麼今天就跟各位談到這,我們下次見。

2020.07.21
法蘭克


備註:我最近上了一篇新文章《「博恩夜夜秀」收費爭議思考:消費者是莊家還是商品?》,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