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都聽過行銷,但你知道行銷的定義嗎?
今天我們來從權威的資料聊聊「行銷」(Marketing)的定義,並從中挖掘行銷的重點要素,成為更好的行銷人跟企業主。
文章目錄
行銷的定義
行銷的英文是 Marketing,也就是市場學。
而市場(Market)是由消費者所組成的,因此我們也可以說:行銷就是一種企業滿足消費者的學問。
舉例來說,今天你(企業)發現某一群消費者(市場)有喝甜果汁的需求,當你滿足了這群消費者的需求,那你就在做行銷。
備註:美國市場行銷協會 1960 年對市場提出以下的定義:市場是指一種貨物或勞務的潛在購買者的集合需求。(簡單來說就是消費者們)
如果你想要看權威大師的定義,行銷大師 Philip Kotler 提出的定義是:
The science and art of exploring, creating, and delivering value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a target market at a profit.
Marketing identifies unfulfilled needs and desires.
It defines, measures and quantifies the size of the identified market and the profit potential” (Kotler, 2012).
翻譯成中文:
市場行銷是探索、創造和提供價值,以滿足目標市場需求並獲得利潤的科學和藝術。
市場行銷可以確定未滿足的需求和渴望,並且能夠定義、衡量和量化已確定市場的規模和盈利潛力。(Kotler, 2012)
這段話看起來有點艱澀、有點難懂,我第一次看也是這樣,但我們靜下心,會發現大師手筆確實精彩,讓我們一句一句來精細考究,非常有意思。
「市場行銷是探索、創造和提供價值,以滿足目標市場需求,」
這句話提到了市場行銷,可以「探索」目標消費者的需求、「創造」目標消費者的需求,並且「提供價值」給目標消費者,進而「滿足目標消費者們的需求」。
下一句則為:「獲得利潤的科學和藝術。」
這句話提醒了我們行銷需要替企業帶來利潤,行銷不是做身體健康、不是做吟詩作對,行銷的起點與終點,都是替企業帶來利潤。
而且行銷應該是「科學」的,也就是可以被科學方法進行管理跟量化。
但另一方面,行銷終究與人心相關,導致行銷也有「藝術性的一面」,需要我們對人性的敏感、會有無法被完全掌控的一面,我認為這也是行銷讓人為難、也讓人沉迷的一大原因。
「市場行銷可以確定未滿足的需求和渴望,並且能夠定義、衡量和量化已確定市場的規模和盈利潛力。」
這段話則強調行銷中,「找到市場」的重要性,所謂的「市場」就是「人類需求跟渴望的共同體」。
需求跟渴望是什麼?我們可以用需要跟想要來解讀,好比說食衣住行育樂,人們需要吃飽穿暖、各種商品維持生活之所需,這是需要。
而人們也有很多想要,想要被看見、想要有優越感、想要更輕鬆、想要更快樂,所以人們可能會買名牌包、可能會想去網美餐廳曬,這些都是想要。
多數的消費品,多半都會落在需要或想要的分類,而行銷人必須「探索」、「創造」人們的想要跟需要。
而找到「人類需求跟渴望的共同體」還不夠,我們需要用科學方法來「定義、衡量和量化已確定市場的規模和盈利潛力」。
這部份透過各種市調資料、費米推估,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目標市場的大小,藉此評估公司可能獲得的潛在回報。
經過上述的分析,我相當佩服 Kotler 老爺對於 marketing 精闢的總結。
從上述的描述中,我們至少可以抓到幾個重要關鍵字:
- 探索、創造人的需求(找市與造市)
- 滿足人的需求(需要與想要)=滿足目標市場
- 藉此獲得利潤
- 過程中需要科學地量化與評估
這些都是現代行銷依然看重的關鍵字,甚至是更加看重。
行銷理論就是嘗試解決 A->B 的問題
從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理解:企業想獲利,而消費者想被滿足,行銷就是在匹配、串聯這兩者,讓消費者可以遇到企業。
也就是從 A 點走到 B 點的過程,從企業走到消費者的內心的過程。
因此我們會發現:常見的行銷理論,都是為了能幫助企業 A-> B,讓企業可以走完這條路的工具。
以下我舉了幾個常見的行銷架構與行銷理論,讓我們從這些理論跟方法,來更理解行銷的內核。
戰略面的行銷理論
這些行銷理論更偏向是戰略層面(strategy),原則上不太會改變,經過數十年,依然奏效、依然是避不開的行銷基本功。
- SWOT/PEST:幫助企業了解目標市場
- STP:幫助企業了解目標客群
- 市場定位理論:幫助企業了解消費者心中的定位
- 4P 理論:幫助企業分析市場的策略架構
- 4C 理論:從消費者視角幫助企業了解消費者需求
- 行銷漏斗:幫助企業建立行銷的不同階段流程
- RFM 模型:幫助企業分類消費者的層級
上述這些是比較整體的框架,幫助企業更了解消費者,從消費者的角度規劃商業架構。
戰術面的行銷方法
還有一些比較戰術(tactics)的行銷方法,這通常跟媒體露出管道有密切關係,很多都有「廣告」(advertising)性質,這些方法著重在「怎麼接觸消費者」。
而這些方法通常是技法,比較難單純靠其中一項就讓你的企業過得很好,因為沒有整體的戰略定位。而這些戰術性質的行銷方法,很容易因為媒體環境而改朝換代,像是以前 Facebook 很紅,但現在就沒有那麼紅了。
- 搜尋行銷:利用搜尋引擎接觸到消費者
- 口碑行銷:利用口碑平台接觸到消費者
- 簡訊行銷:利用簡訊接觸到消費者
- Facebook 行銷:利用 Facebook 接觸到消費者
- Instagram 行銷:利用 Instagram 接觸到消費者
- TikTok 行銷:利用 TikTok 接觸到消費者
- Line 行銷:利用 Line 接觸到消費者
- YouTube 行銷:利用 YouTube 接觸到消費者
- 電子報行銷:利用電子報接觸到消費者
概念性的行銷方法
還有一些是比較偏概念(concept)的行銷方法,讓人們用不同的思路來理解消費者的需要。
這些方法通常會有特殊的使用情境,未必適合每個產業的企業使用。
- 直效行銷(Direct Response Marketing):一種以直接銷售為目標的行銷方式,直接創造成效,力求與消費者接觸的當下就能成交。
- 行動行銷(Mobile Marketing):利用行動裝置和位置服務(LBS,Location-Based Services)技術來傳遞個性化的行銷訊息和促銷活動,提供符合消費者地點的資訊。
- 綠色行銷(Green Marketing):企業在產品開發、生產和行銷過程中強調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發展的做法,來吸引對環保議題關注的消費者。
- 內容行銷(Content Marketing):透過提供有價值的內容來吸引目標受眾,藉此建立品牌形象並培養客戶忠誠度的行銷策略。
- 社群行銷(Social Media Marketing):透過在社群媒體平台上建立社群來推廣產品或服務的策略,藉此打造有更高凝聚力的品牌社群。
- 集客式行銷(Inbound Marketing):透過提供特殊的體驗或好處,藉此吸引目標受眾「主動」接觸企業的行銷方式。
- 許可式行銷(Permission Marketing):在事先取得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向對方提供個性化的行銷訊息和推廣活動,利用尊重消費者意願的情況下博得好感。
- 大數據行銷(Big Data Marketing):利用大數據技術來處理龐大的數據,藉此分析消費者行為和需求,讓企業更容易提供消費者需要的服務。
關於 LBS 行銷的案例,可以參考《LBS 行銷:前往附近酒吧,讓麥卡倫請你喝一杯|行銷扭蛋 002》。
總結:行銷是什麼?
綜合以上,我個人認為行銷知識大概分成兩類。
- 幫助企業建立商業架構:行銷漏斗、4P、RFM、BCG 矩陣……
- 幫助企業接觸消費者:搜尋行銷、社群行銷、內容行銷……
上述這個歸類並不 MECE(不重複也不遺漏),兩者之間可能會有重疊的,但這也不重要,那重要的是什麼?
重要的就是回到行銷的定義:「市場行銷是探索、創造和提供價值,以滿足目標市場需求並獲得利潤的科學和藝術。」
只要能幫助企業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接觸消費者,幫助企業從 A 點走到 B 點(消費者心中),那你就是在做好行銷。
以上就是關於「行銷是什麼」的討論了,希望對你有啟發,讓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行銷人。
初稿:2023.5.26
法蘭克
工商時間
如果你想要更系統化、更輕鬆的學好 SEO,推薦你參考我與知識衛星合作的 SEO 線上課程《SEO 排名攻略學:從產業分析到落地實戰,創造翻倍流量》。
這是我的 SEO 集大成之作,讓你從入門到精通,附贈實戰模板跟檢核表,讓你真正學好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