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一堂藍途計畫的課程,討論的主題是商業模式,獲得很多啟發,真是超開心的,以下分享一些這次我課程的一些 takeaway。

聲明:以下解讀有我個人的理解跟濾鏡,如果有收穫那是老師講的好,我也會特別標示該段落出自於老師的說法;如果你有覺得哪裡怪怪,那絕對是我的問題。


熟讀歷史很有幫助

Clare 老師介紹了近代人類交易的進程,從信用卡到行動支付,從百貨、電商,再到跨境電商……,從中可以清晰看到人類對於「越快、越好、越便宜」的恆久需求。

從中能感受到明顯「歷史不會重複,但會押韻」的感覺,人類這種生物本質還是很雷同的,理解過去的商業演進,對於理解目前的商業發展很有啟發。

其中 Clare 老師真的是完全競爭市場的傳教士,對於幫助人找到貨、貨找到人這件事充滿信仰跟熱情,讓人覺得做跨境電商真是一件很性感的事情。


商業模式就是持續性獲利的能力

Sincere 老師介紹商業模式的部分我非常喜歡,我覺得 Sincere 老師對於知識解構有種很破壞性的洞察。

商業模式是什麼?這個詞好像太容易說出口,什麼情況都能來一句商業模式,但我好像也沒有辦法很精確的描述商業模式是什麼。

如果看教課書定義的話:商業模式是描述組織如何創造、傳遞及獲取價值的手段與方法。

而 Sincere 老師給出的解讀是:企業能(持續性)獲利的能力。

儘管持續性被括號起來,但這個「持續性」對我來說非常有啟發。

之前讀小馬宋《營銷筆記》裡面我非常喜歡的觀點:小馬宋很不喜歡把單點的行銷亮點,當作企業成功的歸因。元氣森林的 0 系廣告很吸睛,但更重要的是元氣森林在線下通路付出巨額資金,才是品牌立足的關鍵。

幾個行銷亮點、口號,並不足以構成可持續獲利的競爭優勢。

小馬宋還提到:「企業經營成功的本質是獲得某種競爭優勢,而競爭優勢的地位是透過企業經營來獲得的。」

從這個觀點來看,我認為解析商業案例時會更加務實,而不會只看到一些花俏的外部訊息,而錯誤歸因,認為那些東西就構築了勝利。


什麼條件能打造 Consistently Winning?

之前聽 NBA 熱火台灣球探 Henry 的分享,他提到熱火內部有機制跟文化來打造 Consistently Winning 這件事,能讓球隊持續贏球的文化。

我很喜歡 Consistently Winning 這個概念。我覺得商業模式也要是這樣,你必須努力創造競爭優勢,藉此讓公司能做到 Consistently Winning。

換句話說,什麼條件能讓公司跟個體「持續贏下去」?這對我來說是個很迷人的問題,從這個角度分析一些 case 我也獲得了不一樣的啟發。

好比說,在這次藍途的分享中,同學 Kevin 分享汪喵星球的商業模式,從中就能看到重資產、重研發、集團化作戰帶來巨大競爭優勢,讓他們在市場上能持續獲利。


這邊我想延伸小馬宋《營銷筆記》中對於定位理論的討論,他認為:

定位本身沒有意義,我送你一個定位,你一樣不能賺錢,因為你沒辦法落實這個定位。定位的價值在於切出一個市場區間,讓你有機會在這個市場區間做到最好、集中投入,進而打造競爭優勢。

換句話說,定位不是優勢,而定位是為了打造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Clare 老師也提到:電商讓交易模式從供應鏈變成生態圈,原本是圍繞廠商為中心的來做優化,現在則是把公司的環節從消費者為中心的角度進行改造。

把這個概念加入前面的討論,或許能總結成:公司的經營需要圍繞消費者的需求,從中創造競爭優勢,藉此獲得持續獲利的能力。

上述這些都是從兩位老師分享中延伸的靈感,真的很感謝兩位老師的分享。


員工為何要學習商業模式?

我問了兩位老師一個問題:「一般員工為何要學習商業模式?畢竟這些大格局的事情似乎跟一般員工關係很有限?」

Clare 老師從主管的角度回答,她認為:對商業模式的瞭解更透徹後,主管能更容易幫助下屬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這件事的商業合理性在哪?跟下屬的同步率會更高,更容易執行好主管的指示。。

老師也提到:從商業模式的理解中,有機會去挖掘基層工作的願景跟信仰,喚醒員工的積極性。聽到這邊,我覺得 Clare 老師實在是很有願景能量感的 leader,我每次聽完都有點想去做跨境電商,好燒好燒。

Sincere 老師的分享則非常有操作性,她提到:學習商業模式能幫助你在公司畫重點,你要知道公司到底重視什麼事情,你有沒有跟公司同步,不然你再優秀,逆著公司的獲利方向,你會很辛苦。

另一方面,從商業模式的分析,你也能理解一間公司哪個部門是最重要的,像是行銷人就應該盡可能去一間行銷是重點的公司,而不是去一間行銷對於商業模式影響甚微的公司。

這個觀念之前在 CTPS 的學長 Jason 也有提到:你要知道這間公司的 driver 是什麼,然後要選一個可以發揮的環境,也是相同的原則。


Clare 老師的管理哲學

上述這些內容,我覺得早上已經值回票價了,沒想到吃飯時聽到 Clare 老師分享自己的管理哲學,又讓我非常醒腦。

我前面會說 Clare 老師是完全競爭市場的傳教士,是因為下面老師分享的故事:

當平台漲價,通常會來大鬧的商家,都是只在這個平台經營的商家;因為如果商家有在別的平台上架,會知道目前我們平台的政策是很合理的,每個平台都在這樣做,多平台的商家反而不會有太大的反應。

她認為職場工作者也應該是這樣,大家就應該每過一陣子就去市場評估自己有幾兩重,如果發現真的有對你更好的公司,那你就該去,代表目前的公司確實匹配不上你;如果發現原本公司確實帶你不薄,那你該珍惜。

小結:看越多的人,越知道市場的標準在哪裡,反應就越合乎常理跟現實。


另一方面,Clare 老師提到,她之前會邀請一些自己認識的高階主管或知名人士來公司分享資訊,把自己的人脈跟資源分給同事,讓同事覺得有些東西確實只有這裡有。

「妳認識哪個名人,員工只會覺得妳好厲害,但跟自己沒關係;但如果妳能把一些資源引入,讓員工也真的拿到一些東西,員工會知道妳是有誠意照顧他們的,在這邊有額外的好處。」

從 Clare 老師的分享中,我感覺到她的管理哲學是:我會提供我的誠意,我也希望員工是心甘情願的工作,雙方能銀貨兩訖,就像市場的成交要雙方合意。

以上就是我參加完藍途計畫第一堂課《商業模式》的一點心得,提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2 意見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