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有一支很紅的單人脫口秀短片(這支),出自「Stand up, Brian! 博恩站起來!」,在社群上引起了很大的迴響,非常精采,很推薦一看。
不過,單人脫口秀中往往會需要一些極端的說詞,或政治不正確的用語來達成某些笑點,而這支短片也有一句觸及到了敏感神經--「難怪你只能去賣飲料嘛!」
在表演者 Brian,他在臉書達到十萬粉絲的時候,他拍了這一支影片,一方面感謝大家的支持,同時間,也針對上述那句話作了道歉。
這個「道歉」,我認為頗有身段,不卑不亢,有了面子也保住裡子,而且把後續的道歉行動做了衍伸的曝光效果,十分高竿。

博恩道歉影片說明: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811287702248578
以下,儘管有點小題大作(這樣也能寫成一篇),我將分享「關於道歉」的個人看法,以及從 Brian 這項個案中,我所學習到的事情。
關於道歉:因犯錯而道歉、道德上的道歉
我個人認為,道歉通常分成兩種:
一種是「你有明確犯錯的」,
另一種則是「你沒有明確犯錯,但是觀感不佳」。
前者,通常有明確的道歉事項,像是某些食安風暴,大概都會有個明確的裁量點,像是法律上、規定上;
後者,就比較尷尬了,通常是「大家不太喜歡你這樣」:好比被抵制的林鳳營、乃哥的破口大罵、某某人劈腿、歧視事件,偏向道德上的批判。
當然,許多時候兩者都有,狀況就會更為棘手(像是藝人結婚後劈腿)。
在這種道德上的瑕疵或討論,尷尬的是--有時候很難拿捏道歉的分寸,甚至很多人認為自己未必需要道歉(有時候也的確如此)。
但這種事情可大可小,有時候自己的公眾生涯可能就搞砸在一個不太妥當的回答上,尤其是種族議題上,在國外常常可以讓一家公司或人物能由紅翻黑,被打趴在地上。
在這種時刻,我們其實需要的是--給大眾一個交代,盡量讓事件平息。
然而,我們卻也不能輕易地道歉,尤其是自己沒有犯錯的時候--當我們道歉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我們承認「自己錯了」。
在商業上,承認錯誤往往也意味著需要進行賠償,沒有辦法完整落實賠償的道歉,也容易引起更大的爭議。但倘若規避自己的錯誤,社群的砲火也會同樣地波及到自己身上。
在 Brian 這次的演說,算是較輕微的道德瑕疵:
一來是因為「賣飲料的」,這個族群並非特別敏感的對象,倘若是其他類別,風波可能就會更為嚴重。
二來,這一段影片本身的情境就是搞笑的脫口秀,大家的道德寬容本身就會比較高。
這次道歉基本上,我認為還算是可有可無,沒有很嚴重的必要性。
不過,一旦道歉了就必須謹慎看待,很多時候不說還好,一說就搞砸了。
而 Brian 他在這次道歉展現出的高 EQ 及鋪排,我認為都非常值得大家參考。

就結構來說,這支 1 分 30 秒的短片大致分為以下的架構:
2. 闡明立場,說明前提:
接著,他用反向的方式闡明了自己的立場,這挺聰明的:「脫口秀常常會不擇手段的取悅人」、「在那個情境下沒有這個意思」…
儘管 Brian 自己表明了上述這些可以是他的推託之詞,他認為自己仍然應該道歉,但上述這些說法,卻也給聽眾理解的想像空間。
隱約透露的訊息是:我可以這樣說,儘管我有這樣的說法,不過我還是願意道歉,這是我的誠意。
3. 做出行動,與道歉的分寸:
也如同前面所說的,這件事本身的爭議性並沒有那麼高,也沒有實質上的侵害,甚至是補償的明確對象。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應該把事情鬧得這麼嚴重,好比說:把所有相關的影片都撤下,並用十分嚴肅的態度拍攝一支道歉影片。這就有點小題大作了,不見得會是好的處理方法。
面對這次的狀況,Brian 給出了一個很有誠意的鞠躬道歉,並給出了一個行動--到飲料店當一日店長,並讓別人用同樣的方式來調侃自己。
4. 道歉的方式,與自己特色的密切相關:
Brian 他選擇的這個道歉行為,一方面的確是個「道歉的行動」,但另一方面,卻也讓參與自己道歉的人們,更加了解他自己的內容(產品),他的梗,他是什麼樣的人,實屬高招。
這樣的行為,引起粉絲的期待、支持,以及非粉絲的圍觀(例如我),既是道歉、也是曝光。
不過這個前提也歸因於在影片中他的態度十分誠懇,否則可能又引起另一波公關災難。
(*有時候,態度好就先贏一半了,道歉就是希望讓對方心情轉好一點,結果你態度差,自然狀況就更糟了。)
在這邊我們能思考的是,我們道歉的方式、補償的方法,能不能與自己的特色有正面的關聯性?有哪些操作的空間?
為何「有下限」的道歉是重要的?
作為一個脫口秀的創作者,容易冒犯到他者的梗比比皆是,如果說每次都這樣來一遭,是永遠道歉不完的,如果每次碰觸到相關的狀況,就被冠上「有罪」的,那後面乾脆不要表演算了。
所以說,他隱約闡明了「前提」:其實作為一個脫口秀,是會如何如何的,希望大家諒解。
如果他只是直接道歉,而且大動作地做出過度反應,那麼後續如果有類似的事件,他還能簡單帶過嗎?
因為大家都會拿這一次的標準,放到下次的舉動作為檢驗,也就是說--你不只是在針對一次性的事情道歉,你也在為未來的可能狀況,立下了標竿。
不過上述的狀況,我個人認為是偏向在「道德上的道歉」的範疇,針對真正有錯的道歉,則另當別論,會有別的處理方法。
這一篇的重點,主要還是在「不傷筋骨」、「不失尊嚴」的道歉提醒。
註:不過就我自己而言,這件事選擇「道歉」,還是尷尬了點,畢竟你說:「OOO 不應該遭受如此的嘲諷」,儘管你前面有說前提 XXXX,但很容易被類推適用。
下一次可能就「你覺得 OOO 不應該這樣,難道 AAA 就可以嗎?」就有點沒完沒了。
在這個社群時代,你出包犯傻、或神回應,都有機會得到盛大的迴響,有身段的道歉,如何不讓道歉傷及筋骨,是社群人、公關人,都可以仔細思考的問題。
壞的道歉可以讓你身敗名裂;
而好的道歉,甚至可以收穫意外的掌聲。
而,更重要的是:
在關鍵時刻的關鍵作為,就決定你會是何等角色
道歉實屬不易,公關操作有賺有賠。
希望每個人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適合的道歉方式(?)
[…] […]
[…] 先前我寫過兩次類似的文章,分別是「有身段的道歉:從『Brian 脫口秀』道歉事件談起」,以及「道歉的技術:來看看綠藤生機『無乳液』風波如何漂亮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