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商管書都會提到利基市場(Niche Market)的概念,而許多創業導師也會建議創業者可以先鎖定一個利基市場來研究產品及服務。

本篇與你仔細分享利基市場是什麼?利基市場的挑戰是什麼?有哪些品牌成功從利基市場邁向了主流市場?品牌又要如何把握利基市場?


什麼是利基市場(Niche Market)

利基市場(Niche Market)指的是在大市場中,針對特定需求、興趣或特徵,形成的更小、更專注的市場。

「利基」這個詞來自法語,原意是「小生境」、「適當位置」。在 20 世紀 80 年代,美國學者將其引入市場營銷領域,用以描述那些被主流市場忽略的細分市場。

這些細小的市場空隙,通常是因為主流市場無法完全滿足某些需求而誕生,於是某一些企業將自己特化、專門化,來專門服務利基市場,進而獲得收益。


白話講解

白話來說,利基市場就是針對特定需求或興趣的小眾市場。

利基市場不追求覆蓋所有人,而是專注於滿足某一群體的特殊需求。這些市場雖然規模不大,但因為專門服務特定客群,往往能建立起強大的忠誠度和獨特的品牌價值,也更容易獲得溢價。

舉例,像是有人開了「素食咖啡館」,受眾一定比一般的咖啡館少,但對於素食者而言這一特定群體,提供他們需要的健康、環保選擇,他們更願意花錢。

「利基市場,就是找到一方小天地,活下來並稱王。」——法蘭克


利基市場的特性

  1. 市場細分:利基市場是從大市場進一步細分而來,專注解決特定需求。例如,女鞋市場中的環保鞋或矯形鞋就是典型的例子。
  2. 資源聚焦:企業將資源集中於滿足某特定群體的需求,並藉此建立起無可取代的競爭優勢。
  3. 規模小但穩定:雖然市場規模較小,但客群需求明確,且消費者忠誠度通常較高。
  4. 競爭壓力低:由於需求專業化且市場規模有限,大型企業通常不會投入太多資源(因為回報太低),給中小企業留下了發展空間。

「『小』並不只是起步的墊腳石;『小』本身就可能是一個絕佳的目標。」(Small is not just a stepping-stone. Small is a great destination in itself.)

~Jason Fried(Basecamp/37signals 共同創辦人,《Rework》作者)


利基市場的挑戰

1. 市場規模有限與成長性受限

利基市場的特色在於市場規模通常相對小,儘管專注度高、競爭者少,但成長空間也有限,也就是小生意的限制。

如果企業想要大幅擴張,卻受制於市場本身客群不足、需求疲弱或增長緩慢,將難以達成營收與規模擴大目標。

案例舉例:

一家專門生產「純素寵物食品」的公司,因為素食或純素飼主的比例小,雖然在該利基領域有高度忠誠顧客,但整體需求有限,導致營收成長空間小。如果該公司想要將產品線拓展到一般市場,可能會面臨品牌定位轉變的挑戰,也失去原本利基客群的認同。


2. 市場需求易受趨勢變化影響

利基市場往往圍繞著某種特定趨勢或需求。一旦市場潮流或消費者偏好出現變動,原本利基產品可能在短時間內失去魅力,需求銳減。

案例舉例:

一家專門販售「金屬吸管」的公司,在消費者環保意識突然升高時,曾快速竄紅;然而若市場之後更傾向可分解材質或其他更便利的替代品(如可回收紙吸管、玉米澱粉吸管等),該公司原本依賴的利基需求恐會快速萎縮,產品銷量也跟著大幅下滑。


3. 競爭者迅速進入的衝擊

利基市場本來競爭者可能相對有限,然而一旦被大廠或其他新創公司注意到,迅速投入資金、技術或行銷資源,原本的領先地位可能瞬間被挑戰,小型專精企業難以與其抗衡。

如果某個市場成長,變得不再利基,就要提前準備好與大公司競爭的能力。

案例舉例:

一家專門生產「高端露營(Glamping)用具」的工坊,原本掌握獨特的手工客製化優勢。隨著高端露營風氣興起,國際運動用品品牌或大型連鎖零售商投入相同領域,推出規模化生產、宣傳成本更低的產品,讓小型工坊在價格與行銷上都難以匹敵。


4. 客源或供應高度集中

利基市場中的顧客或供應商通常相對集中,意味著企業可能相當依賴少數關鍵客戶或特定供應商。一旦其中任何一方終止合作或出現變動,企業營運會立即受到重大衝擊。

案例舉例:

在供給面方面:某高端家具工坊只使用特定稀有木材打造限量桌椅,因木材僅在少數地區生長且供應商極少,一旦供應端停止供貨或價格暴漲,工坊就無法取得替代資源,營運將面臨嚴重衝擊。

在需求面方面:若某專門生產高性能渦輪增壓器的企業主要客戶僅有少數大型車廠,一旦車廠改變策略或縮減訂單,該企業訂單會瞬間銳減,對營收造成致命影響。


5. 價格彈性與議價能力有限

在利基市場中,因為客群對產品/服務有特別要求,似乎可以擁有較高的定價。

然而,一旦市場發現有可替代或同樣專業的競品(平替),或顧客因經濟環境影響而削減預算,企業的定價優勢可能快速消失。若企業無法在服務或品質上提供足夠差異化,定價很可能被壓低。

案例舉例:

一家專門替攝影愛好者客製化相機鏡頭配件的公司,原本因技術門檻高,得以收取高額費用。然而當競爭者推出價格更低、品質相當的替代品,原公司就失去高價優勢,並且因利基市場規模小,調整空間也不大,只能被迫讓利或縮小規模。


6. 過度依賴單一產品或單一技術

利基策略往往集中資源於特定領域,但如果產品線過度單一,當這個需求下降、技術迭代,或市場轉移到其他方案時,企業會陷入極大的風險,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新的替代營收來源。

案例舉例:

一家專門製造「卡帶錄音機零件」的公司,曾因特定市場懷舊潮而有銷售,但若市場流行趨勢終於全面轉向數位錄音設備,這家公司沒有其他產品可以支撐,就很快走向營運困境。


7. 行銷成本與獲取客戶難度

由於利基客群較為分散或特殊,行銷難度往往高於大眾市場,需要更精準的行銷策略及管道,而這些管道不一定便宜。

另外,若市場小且分眾,要獲取新的顧客或拓展至國際市場所需的成本更高。

案例舉例:

一家提供「訂製手工音響設備」的工坊,客戶群為對聲音品質有極高要求的發燒友。這些客戶可能分佈在各國的小眾社群,要透過傳統廣告或通路不一定有效,往往只能依靠口碑行銷或高端音響展覽,導致行銷成本高且成效具有不確定性。


3 步驟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場

一、自我與環境評估

1. 盤點自身優勢、資源與熱情

  • 先確認自己或企業的核心能力是什麼,是否具備特定專業、資源或興趣。
  • 釐清「能做」與「想做」之間的交集,找出能夠投入長期深耕的領域。
  • 若你對該領域充滿熱情,也更容易在後續的探索與經營中保持動力。(熱情還是很重要)

2. 觀察市場趨勢與痛點

  • 留意行業動向、社會趨勢(如環保、健康、科技變遷)或消費者需求缺口。
  • 一個好的利基市場,往往能夠解決「尚未被充分滿足」的特定痛點。
  • 例如:隨著環保意識興起,對純素生活、可回收材料或低碳產品的需求增加,這些都是潛在的利基方向。

3. 競爭環境分析

  • 探索同業或近似領域的玩家,評估市場規模、對手優勢與劣勢。
  • 如果有對手已經深耕該利基市場,你需要更明顯的差異化來切入。
  • 如果無競爭者,則要留意市場是否存在足夠需求或是否太過小眾。(比有競爭者可怕的是沒有競爭者)

二、市場驗證

1. 初步調查與客群訪談

  • 透過線上社群、問卷或一對一訪談,了解目標客群是否認同產品/服務的價值。
  • 深入了解他們的痛點與習慣,檢視目前市面上是否已有相似解決方案,以及可以如何優化。

2. 小規模 MVP

  • 製作最小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或提供試驗性服務,用於測試市場反應。
  • 若獲得正面回饋且銷量或使用量呈現增長,表示該利基市場具有一定潛力。

3. 客戶回饋與迭代

  • 從早期使用者收集意見,快速調整產品功能、定位或行銷策略。
  • 假如市場接受度不如預期,也能在小規模階段即時修正或放棄,再尋找更精準的細分市場。

三、落地執行

1. 精準定位與差異化

  • 整合前期研究結果,確立最能凸顯優勢或能解決痛點的產品定位。
  • 要在市場上脫穎而出,你需要一個明確、容易被理解的價值主張,例如「專為戶外極限運動設計的超耐用智慧手錶」,而不是單純的「高級智慧手錶」。

2. 客群分層與行銷溝通

  • 利基市場通常客群規模不大,但他們往往擁有共同的特徵或需求。
  • 針對這些特定族群進行行銷,善用社群媒體、線下活動或口碑推薦等精準渠道。
  • 同時考慮客群分層,區隔出核心使用者(高度忠誠)與潛在客戶(尚未使用),調整不同的行銷內容與訊息。

3. 持續優化並預留擴張空間

  • 一旦在小眾市場站穩腳步後,可以評估是否有鄰近領域可橫向或縱向擴張。
  • 例如:先掌握了「純素烘焙」的專業品牌,之後也能延伸到「低糖純素食品」或「純素配方咖啡店」,在同一細分市場內延伸規模。
  • 更多內容可以看下方案例介紹。

4. 維持核心價值與品質

  • 即使成功擴張,仍需維持原有的差異化優勢與利基市場形象。
  • 過度擴張或模糊原本的價值,可能會失去最忠誠的消費者,因此必須在擴張與核心理念之間保持平衡。

哪些品牌從利基市場出發,走向了大眾市場?

1. Tesla

最初的利基市場

  • 2008 年推出首款產品 Roadster,鎖定對電動跑車(高性能、環保)有強烈偏好、且能負擔高價位的消費者。
  • 當時電動車普及度低,充電站等基礎建設不足,消費者多半停留在觀望狀態,市場屬於典型的「科技與環保愛好者」小眾群。

為何能擴張

  • 技術突破與降本:透過電池技術提升與車體設計優化,Tesla 逐步降低成本,陸續推出 Model S、Model 3 等更平價車型,擴大目標客群。
  • 充電基礎建設布局:大規模建立 Supercharger 網絡,解決電動車「充電難」痛點,讓長程行駛更便利,提升大眾接受度。
  • 品牌形象與行銷:創辦人 Elon Musk 擅長塑造科技創新與未來出行的願景,讓 Tesla 成為市場上獨樹一幟的電動車領導品牌。

2. Lululemon

最初的利基市場

  • 1998 年在加拿大溫哥華成立,最初只專注瑜伽服飾,鎖定對運動質感與身心平衡有高度需求的女性族群。
  • 當時瑜伽雖已在北美小有名氣,但還未像跑步、舉重等傳統健身運動一樣普及,市場相對「小而精」。

為何能擴張

  • 健康及運動休閒風崛起:健康意識抬頭,更多人接觸瑜伽、皮拉提斯等身心運動,帶動高機能運動服飾需求。
  • 跨越瑜伽場景:推出適合跑步、健身或日常穿搭的運動服,結合時尚設計,吸引更廣泛的運動與休閒族群。
  • 品牌社群與體驗:在門市開辦瑜伽課、組織社群活動,深化消費者體驗與忠誠度,最終從瑜伽品牌躍升為運動時尚龍頭。

3. Netflix

最初的利基市場

  • 1997 年成立,最初是 DVD 租賃郵寄服務,吸引喜愛在家看電影、不願跑實體租片店的用戶。
  • 當時 Blockbuster 等實體店仍是主流,Netflix 以網上訂閱、免逾期費的創新模式,獲得部分「圖方便」的影迷青睞。

為何能擴張

  • 數位串流與網路普及:2007 年起轉型線上串流,抓住寬頻技術成熟的時機,提供即點即看的觀影體驗。
  • 自製原創內容:投入龐大資金製作《紙牌屋》等獨家影集,吸引更多用戶訂閱,也提升品牌獨特性。
  • 全球化與大數據推薦:以演算法分析觀眾喜好,提供在地化內容與個人化推薦,不斷提升用戶黏著度與國際影響力。

4. Red Bull

最初的利基市場

  • 1980 年代起源於奧地利,標榜「能量飲料」,鎖定需要提神的長途駕駛、派對夜貓子、學生、運動員。
  • 當時市面上以碳酸或果味飲料為主,Red Bull 的「提神、補充能量」定位相對新穎,小眾接受度有限。

為何能擴張

  • 年輕文化與極限運動:以「給你翅膀」為口號,深度贊助極限運動與音樂活動,塑造富冒險精神的品牌形象。
  • 行銷策略創新:「Red Bull Mini Cooper 車隊」免費派發試飲品,引起話題;舉辦或贊助 Red Bull Air Race、Flugtag 等自有賽事,透過媒體與社群熱度擴大影響。
  • 全球擴張:名氣走出歐洲市場,成功推廣至美洲、亞洲等地,從小眾能量飲料躍升為全球知名品牌。

5. Airbnb

最初的利基市場

  • Airbnb 創始概念源自 2007 年,一開始在大型會議或展覽期間,為找不到旅館的參加者提供家裡多出的氣墊床。
  • 透過在自己房間架設氣墊床、附上簡單早餐的「Air Bed & Breakfast」模式,吸引背包客等少數願意嘗試新型住宿的人。

為何能擴張

  • 分享經濟風潮:網路與行動支付普及,分享經濟概念興起,更多人願意租出閒置房間或沙發,讓 Airbnb 平台模式逐漸壯大。
  • 多元化房源:由原本的「氣墊床」延伸至整套公寓、獨棟房屋、特色民宿等,滿足不同預算與旅遊需求,吸引更廣泛消費者。
  • 全球在地化營運:Airbnb 透過當地團隊擴展市場,與各國民宿、房東合作,並因應當地法規進行調整,最終成為主流旅遊住宿選項之一。

6. Under Armour

最初的利基市場

  • Under Armour 成立於 1996 年,創始人 Kevin Plank 為美式足球員,針對球員吸汗快乾的需求研發出功能性緊身衣。
  • 早期目標客戶鎖定在美式足球與其他高強度運動員,市場規模不大,但對舒適與機能有強烈需求。

為何能擴張

  • 延伸至更多運動領域:由美式足球衍生出針對籃球、跑步、健身等運動的服飾與鞋款,增加潛在消費族群。
  • 機能與科技結合:不斷升級布料與服裝設計,如防寒、防汗、壓力衣等技術,滿足專業運動員與一般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 明星代言與行銷:邀請明星運動員(如 NBA 球星 Stephen Curry)代言,透過賽事與媒體曝光,吸引更大眾的運動愛好者關注。

7. Chobani

最初的利基市場

  • Chobani 於 2005 年在美國創立,主打「希臘式優格」,當時美國市面上以甜味、稀稠度較低的傳統優格為主,希臘優格屬於相對小眾品項。
  • 初期消費者多為有健康或減糖需求的人群,市占率不高,但對高蛋白與濃厚口感的需求較為明確。

為何能擴張

  • 健康飲食趨勢:隨著美國越來越多消費者關注減糖、高蛋白飲食,Chobani 的希臘優格定位切中風潮,市場逐漸擴大。
  • 產品多元化:推出不同口味(如水果、蜂蜜)與低脂、高蛋白配方,並延伸至飲用型優格、燕麥優格等新品,提高覆蓋面。
  • 渠道與行銷並進:除了在大型超市上架,也與便利店、咖啡廳合作,讓更多人接觸到希臘優格;同時透過強大的品牌行銷,塑造健康、高品質形象。

結論

「一家卓越的公司,更常因為過多機會造成的『消化不良』而失敗,而不是因為缺少機會而餓死。」(A great company is more likely to die of indigestion of too many opportunities than starvation of too few.)

~Jim Collins 吉姆.柯林斯(《Good to Great》作者)

利基市場為企業提供了深入特定需求、精準服務目標客群的絕佳機會。這種策略特別適合中小型企業通過差異化經營,找到自身的市場定位並建立競爭優勢。

而完整滿足利基市場後,可以再開始拓展至更大的市場,讓生意更加擴張。

祝福生意興隆。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