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vicon02

《影響力》七大法則:40 年歷久彌新的行銷與心理說服技術

以下依照 Robert B. Cialdini《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的架構,逐一將七大影響力原則完整介紹。

Robert B. Cialdini(羅伯特·西奧迪尼) 的《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可以說是心理學的大作,更是商業、行銷書籍中無數被反覆提及的經典。

2024 年適逢該書出版 40 週年,全球學界與企業仍以《Influence》為說服研究與實務的入門書;Forbes 評論指出,它「四十年後依舊是暢銷書」。

如果有 10 本必讀的行銷商業著作,《影響力》必定是繞不開的大山,且是最值得攀登、風光明媚的好山。

以下依照 Robert B. Cialdini《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及其 2021 年增訂版的架構,逐一將七大影響力原則完整介紹。

20210428154746685194


1. 互惠(Reciprocity)

概念說明

人們天生傾向回報他人給予的好處、禮物、讓步或服務,即使這些「好處」是未被要求的,也會形成心理上的「欠債」感,促使我們履行義務以解除內心壓力,從而提高順從度。

理論基礎

  • 哈瑞・克里希那(Hare Krishna)機場募款:成員在旅客手中塞一朵小花或小冊子後再開口募捐,捐款率顯著躍升。
  • 美國傷殘退伍軍人協會(Disabled American Veterans)郵寄實驗:籌款信中加附免費地址標籤,回信率從 18% 躍升至 35%。

商業應用方式

  • 在提出任何「要求」之前,先提供顧客具體價值:免費試用品、專家建議、加值內容或驚喜升級。即便是小禮品(如電子書、優惠券),也能啟動互惠回應,帶來購買、轉介或好評。但務必保持真誠;若被察覺「假好心」,效果會反噬。

2. 承諾與一致(Commitment & Consistency)

概念說明

一旦我們公開表態、簽名或採取初步行動,就會同時受到內在自我形象與外在社會期待的雙重壓力,傾向持續維持與先前立場一致的行為。

理論基礎

  • 「請駕駛安全」實驗(Freedman & Fraser):研究人員先請屋主在窗邊貼一張小貼紙,兩週後再請他們於院子豎立巨大醜陋告示牌,順從率由 <20% 飆升至 76%。
  • 汽車銷售「低球術」與連署→志工序列:先讓顧客說「小 Yes」,再逐步放大要求,顧客為了保持一致,往往接受高成本承諾。

商業應用方式

設計「微承諾」流程:免費註冊、勾選同意、簡短調查,再引導至更深層行動。

鼓勵用戶公開見證或社群貼文,讓「說出口」的承諾變成壓力來源。

推出高階方案時,以「你已持續每日記錄──升級進階分析,延續這條路」的敘事,讓升級看似自然而然。

robert b cialdini
Robert B. Cialdini(羅伯特·西奧迪尼)

3. 社會認同(Social Proof / Consensus)

概念說明

在情境不明或資訊不足時,我們會觀察多數人──特別是相似他人──的行為,作為決策捷徑。「如果很多人都這麼做,那應該就是對的。」

理論基礎

  • 罐頭笑聲研究:即使觀眾知道笑聲是假的,插入「笑聲音軌」仍能讓笑得更久、評價更高。
  • 飯店「毛巾重複使用」實驗:提示「此房 75% 客人重複使用毛巾」,比純粹環保訴求效果更佳。

商業應用方式

向潛在客戶展示「數字與常態」:即時購買計數器、「最熱銷方案」、用戶評價、或「和你類似的人也買了……」。越精準的分眾(如「87% 台北旅客選擇手機取票」)越具說服力。搭配星等、評論照片或即時數量,能加乘同儕效應。


4. 權威(Authority)

概念說明

專家身分、職稱、制服、證照、第三方背書等權威符號,可顯著提升訊息可信度;人們往往自動服從「看似專家」的指令。

理論基礎

  • Bickman 街頭制服實驗(1974):在紐約街頭,實驗人員分別穿「警衛制服、送奶工制服、便服」要求路人撿垃圾或給硬幣。僅因換上警衛制服,服從率就飆升到近 90 %,突顯制服本身足以觸發權威順從。
  • 「I’m not a doctor, but I play one on TV」廣告(Vicks Formula 44,1980s):肥皂劇男星以「電視醫生」身份推銷止咳糖漿,儘管觀眾知道他只是演員,仍因白袍與醫師角色而提高對產品的信任與購買意願——展示了「角色權威→品牌信度」的移情效應。
  • 白袍效應與 enclothed cognition:研究顯示,穿上實驗室白袍能提升受試者的專注力與認知表現;患者也更信任穿白袍的醫師。僅僅一件衣著,就能在施與受兩端同時放大權威影響力。

商業應用方式

  • 在網站或門市明顯呈現真實資格:學位、專業證書、權威機構標章、專家代言。UX 設計加入「已驗證商家」「醫師推薦」等標籤,能快速獲取信任。
  • 但切忌假冒;一旦被揭穿,信譽將全面崩潰。

5. 喜好(Liking)

概念說明

我們更容易接受來自「我們喜歡的人」的請求:包括外表吸引力、相似性、熟悉感,或對方給予真誠讚美時產生的好感。

理論基礎

  • 鍚寶威家居聚會(Tupperware Party):賣家並非產品示範員,而是受邀的好友;消費者購買主要是為了支持朋友。
  • 「我喜歡你」卡片(Joe Girard):世界紀錄汽車銷售員每月寄出親筆卡片寫「I Like You」,靠親切關係累積大量回購與轉介。

商業應用方式

讓品牌「人格化」:展示真實員工、個人故事、邀請顧客共同價值(例如「我們是跑者,為跑者打造裝備」)。

提供互動社群、打造友善客服、使用稱讚與個人化回覆,加深「朋友」感受,進而推動購買與分享。


6. 稀缺(Scarcity)

概念說明

當資源或機會顯得有限時,會因「錯失恐懼」(FOMO)而增加其渴望與價值感,加速決策。

理論基礎

  • 沃切爾(Worchel)餅乾罐實驗:同樣餅乾,僅剩兩片時被評為更美味、更具吸引力。
  • 多項研究證實「限時限量」標語能提升購買意願;稀缺訊息暗示商品受歡迎且具唯一性。

商業應用方式

透過明確限制:倒數計時、庫存顯示「僅剩 3 件」、早鳥價或限量版。最好能有可驗證的實際數據(即時庫存、到期日),以維持信任。

若與社會認同並用(如「最後席次快速完售中」),可疊加緊迫感;但絕不能虛構短缺。


7. 團體歸屬(Unity / Shared Identity)

概念說明

團體歸屬感超越「喜好」,著重「我們」意識——人們更願意協助與服從自己所屬族群的成員。

理論基礎

Cialdini 在 2021 年新版中引用多項研究,指出當訊息強調「同一群體」時,合作與響應顯著提升。例如募款文案以「同為退伍軍人……」作為開頭,效果遠勝一般敘述。

血緣、國籍、信仰或共同粉絲等深層身份皆可觸發此效應。

商業應用方式

使用「我們」語言框架:「作為開源社群成員,你有資格享有……」。提供會員專屬徽章、社群限定搶先體驗,或邀請顧客共同開發、參與測試,強化「自己人」的連結。一旦形成「我們」的自我認同,說服力往往凌駕其他原則。

Frank Chiu
Frank Chiu

SEO 顧問、行銷顧問。協助本地企業與跨國企業導入 SEO 跟行銷方案,包括:雀巢、凱基銀行、大人學、居家先生、IKEA、Vocus 等。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