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慢慢意識到,行銷對於愛情的解釋力,實在過於契合,就像是麥克雞要配糖醋醬,這樣的絲般順滑又般配。

也有很多行銷人說,行銷就像跟消費者談戀愛;但好像實際把愛情跟行銷寫出來的人,就沒那麼多,那今天就由我來獻醜吧——感情我顯然不是專家,但行銷部分我很有自信。

今天我就從行銷中知名的「行銷漏斗」,講講怎麼套用到愛情上,發現自己沒人談對象,就從行銷漏斗蓋起,衝衝衝!

讓我們開始。


為什麼要多認識人?

在諸多的感情建議中,大家常常給的建議就是:多參加活動、要多認識人。

背後原因,大家也都懂:如果我們認識的人不夠多,就沒辦法接觸我們的潛在伴侶。

你不認識一個人,你就沒辦法跟他有更進一步的關係,自然就沒辦法有更親密的情感關係。

用行銷的說法,就是你要打開「上層的漏斗」,那這是什麼意思?


行銷漏斗:覺察>考慮>行動

回想一下:你今天會去看一個電影,是不是因為先「聽說」這部電影要上映了,或「看到」這部電影的預告片。

然後你開始思考,這部電影的卡司對自己好像有點意思、題材感覺很好玩、導演超喜歡,藉此評估跟考慮自己要不要去看電影。

到最後,你決定自己去買電影票,看完了電影。

上述這個流程,就是簡易版的行銷漏斗。


第一階段,叫做覺察(Awareness),因為預告片的關係,你發現到了這個電影要上線,你從此「知道」了這部電影。

第二階段,叫考慮(Consideration),你會蒐集各種資訊、看影評分數,「評估」自己要不要看這部電影。

第三階段,叫行動(Action),如果評估完後,認為自己會喜歡這部電影,此時你就會去「購買」電影票。

當走到行動,一個基本的行銷漏斗就完成了。


行銷漏斗對於愛情的意義

那麼行銷漏斗對於愛情有何意義?請聽我娓娓道來。行銷漏斗對於我們來說有兩個重要啟發,第一個叫做「階段性」。

階段性:人家還不認識你,不要亂賣票

假設你今天有部電影叫做「刺激 2022」,你從來沒聽過這部電影(沒有 awareness),但我現在就希望你跟我買這張票(完成 action)。

這不就是強買強賣嗎?多數人都不願意購買,而且會覺得很不舒服,認為這莫名其妙。

回到愛情上,有少部分人,一見面就想告白、就希望對方跟自己成為男女朋友,這問題會出在哪?

問題在於,對方根本不知道你(沒有 awareness)、也不知道合不合適(沒有 consideration),此時要達成交往目標(action),自然就很困難了!

這時候有些人會反駁:欸沒有阿,我喜歡對方很久了欸,我自己早就考慮過這個三階段,我知道對方、我考慮過對方、因此我希望跟對方成為伴侶呀。

那這就到下一個要提醒的重點了。


有沒有走到下個階段,是目標對象說了算

做行銷、要跟對方談感情,除了自己的感受以外,還有另一半的狀況是「對方怎麼想」。

電影公司認為,自己廣告放了鋪天蓋地、花了五六百萬,應該所有人都知道這部電影吧?

但也未必,搞不好法蘭克我就是沒聽過這部電影,沒有成功創造我的 awareness。

電影公司認為,我花了兩百萬找了這麼多電影 YouTuber 做影評,說這部電影的好話,應該能讓大家都認為這部電影超棒的,超願意去看吧?

但也未必,搞不好我剛好沒看到這些 YouTuber 的分享,又或者我覺得這些 YouTuber 這次的分享口是心非,或題材我就是不感興趣,所以沒辦法讓我覺得這部電影值得觀看,沒有達成 consideration。

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

儘管我們「自認為」做了很多舉動,以為這樣做能推進關係,但到底有沒有效,只有對方說了才算數。

更何況,如果有人只是默默喜歡、偶爾聊聊天,你以為你做了很多推進關係的事情,但殊不知,那些舉動在她心目中,並沒有辦法往行銷漏斗下方前進,她依舊覺得你只是「一般朋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某些更極端的情況,如果對方朋友很多、很忙,有可能對方「甚至不知道你是誰」,連 awareness 都沒做到。


初步解決方案

那麼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但簡單來說:你需要評估自己跟對方的關係,現在到哪一部分了。

對方平常對朋友的方式是怎麼樣,對你有沒有比較特別呢?你是路人、一般朋友、好朋友、曖昧對象?這就是評估雙方漏斗走到哪個階段了,尤其是對方的心理狀態跟階段。

最重要的,就是不能一廂情願的認為:自己很用心、很癡情,所以對方一定會往漏斗下移動。我知道、我知道,我也希望努力都會有用,但這不是物理,這是愛情。

只有正確的行為跟相處打到對方的點上,階段才可能往下。

釐清階段後,在什麼階段就做那個階段該做的事情,不要太超前、也不要太落後,就像控制食材熟度一樣,都有個恰好的區間。(更清晰的對應行為,好的感情書籍應該都會提到,我之後會提供書單)

此時或許你會問:那萬一失敗怎麼辦?萬一對方就是不願意往漏斗下方前進呢?

這真是個好問題,所以要到我們下一個重點:最好不要 all in 在一個目標對象上。


最好不要只壓在一個目標客群上

今天一個電影公司,不會期待所有人都喜歡自己的電影。

在做行銷推廣時,電影公司不會要求看到廣告的所有人,一定都願意去看電影、都會去買票(如果這樣當然很好,但顯然不可能)。

綜合我們自己的生命經驗,我們也知道就是有人這輩子都不喜歡你,或沒辦法那麼喜歡你。

所以我們才需要足夠的試錯,最後才能篩選出適合彼此的人。

回到行銷「漏斗」這個詞的定義上,既然叫漏斗,就是因為漏斗的上面大,下面小,而且每個階段都會有損失。

行銷上比較完整的行銷漏斗
行銷上比較完整的行銷漏斗(資料來源

用電影的例子來說明,今天有 2,000,000 人看到電影預告(awareness),其中有 500,000 人有興趣(consideration),最後有 25,000 人願意買票電影(action);假設一人票價 280 元,這也是個 700 萬的營收了。

而要做到這樣的營收,你不需要所有人都喜歡你,只需要最後有人願意真的支持你就好了。

把場景轉移回到愛情場景上,很多人就是大家吃個一次飯,就沒辦法繼續聊下去、變成更深入的關係了。

而許多人就算能稍微更深入,但也未必能彼此成全。

在這個情況下,如果你今天就只是認識一個「真命天子/天女」,只要對方不這麼想、或在任何一個階段卡關,你整個漏斗就乾涸了,完全沒下一步可以做。


國外常說的 dating 是在正式交往前(relationship)的行為,此時通常會跟很多人同時深入往來,這就是在跟很多不同的人進行評估(consideration),來看看到底跟誰最般配。

那要怎麼有這麼多人能在 consideration 階段,能互相試探、互相交流呢?

自然就需要你最上方的 awareness 有足夠的人,這樣中間漏斗才有機會讓你們評估。

如此一來,那句常見的建議就默默浮出來了:「要多認識人」。

因為只有多認識人,上層漏斗才能打開。

而如果在情感上經驗比較不足的人,透過上層漏斗的互動,也能磨練自己的社交技巧,也能從中探索自己的需求跟偏好,篩選出自己喜歡的對象。

量變產生質變,即是類似的道理。

那麼今天就說到,感謝你聽我一頓瞎扯,下次再來聊聊行銷如何解決愛情轉換率跟目標對象的問題。

祝福你都在感情生活中,找到能彼此成全的夥伴。

法蘭克


備註

  • 為了好理解,我這是簡化的行銷漏斗,也是簡化的愛情漏斗
  • 如果你手腕高明、條件很好,漏斗不用開大也沒啥問題,可以拚 95% 轉換率

初稿:2022.5.14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